仅有这些店还是远远不够的,来自德国的阿尔迪Aldi平价食品超市,店面简单到几乎只看得见货物;专卖有机食品的全食Whole foods陈列很有美感,有强迫症的人逛起来会尤其舒服;凯马特Kmart或许是最历史悠久,但如今变得最不起眼,唯一让我担心的就是它了,事实上它们真的不好过,据悉从2010年以来它们持续在大量关店;劳尔夫Ralphs也是食品超市,营业时间到最晚,是超市届的劳模;同样主打食品的冯氏Vons,始创人从1906年开始就从事这个行业,比山姆沃尔顿早了半个世纪,也做的很大了但两家显然不能相比;艾伯森Albertson和前两家非常类似,也都是老牌传统食品超市,不深入研究还真很难分别;五大Big 5是专卖体育用品的;还有我特别想提起这家来自日本的、类似中国两元店的大创Daiso,小小的店面,仅约两百多平米,小小的东西,但种类却多到简直是个宜家,设计简单巧妙,每样只卖1.5美元,几乎每个进店的人总能带几样走的。在我每天的活动圈里他们就有四家分店,洛杉矶目前有10家,旧金山波特兰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也是不折不扣的国际零售企业。
如果还是没能满足你,那么全球最大的网络商店亚玛逊Amazon能够帮助你,不仅亚玛逊,几乎每一个像样的品牌都有功能强大的独立官网可以购买。
此外各个族群特色的卖场也是在各自的社区遍地开花,商品之丰富令人咋舌,中国的、日本的、韩国的墨西哥的犹太的各种超市在各自的社区都深受欢迎。
此外就是见缝插针的便利店,其中以7-11为最多,但还没有各个加油站来的便利店多,因为每一个加油站就是一个便利店,对7-11的扩张束缚还是很大的。由于加油全部自助,店员也就以服务便利店为主,加油站便利店基本的商品配备是饮料零食报刊彩票和汽车用品,如机油、燃油清洁剂等等;当然7-11要更丰富些,有热咖啡披萨三明治热狗鸡腿之类的速食以及论根卖的香蕉。
再有就是自动售卖机,汽车旅馆楼下、停车场刷卡处、通往洗手间的走廊又或者是随便一个出入口随处可见。
为什么同样是房子房价会有巨大的差异,除了建筑质量,房子本身大小好坏。另一个更大的原因乃是地段,区域的区别,交通方不方便。什么样的地方是好区域?交通方便指的是方便通往哪里呢?不就是通往购买方便消费方便区域吗?在哪里建一个大型高档居住区,房子很好,但要什么没什么,什么也买不到,这样的房子会有人买吗?为什么楼盘广告都是写着距离人民广场,距离市中心多少距离,人民广场和市中心其实不就是满是商场店铺的商业的中心吗?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都可以唾手可得的商业中心,这就是市中心的意义。有钱也只能买到假货山寨货的农村,人们住怕了,所以宁可挤在拥堵的都市里。
但是有着约2000万人口的全美第二大城市洛杉矶,这里的人们并不热衷去市中心,因为吸引他们的和他们需要的哪里都有,这和城市规划有关系之外,足够的商业配套满足了他们全部的需求;在这里一个人就算一辈子不去市区他也能生活得很好而不会落下什么。因为他所需要的一切能在方圆十英里内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其中最大的便利因素就是零售业高度发达带来的。并且这还不是出身在这里的人的习惯而已,从洛杉矶日益增长的移民数量来看,商业发达的农村型社区才是令人向往的更理想居住地。
中国商业已经空前红火,但还不能和美国比较,因为美国不仅繁荣而且成熟
企业成不成熟的区别是:顾客是没得选择还是真离不开。在中国为什么一家新店开业老店就危在旦夕,这么念旧讲人情的中国顾客为什么总是那么希望能有新的来取代老的?显然是期待得不到满足。原来人们没得选,企业也从不曾想过要和远方的同行竞争,然而竞争有一天却忽然来到了,来不及招架就倒下了!前面提到过的大部分零售品牌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有些十分成功,也有些水土不服的,然而从中国本土却没有一家实体零售企业能走出国门接受国际同行挑战的。中国零售业从如今的红红火火到未来的成熟之间还有巨大的机会,因为零售业是全世界最有发展空间行业。尤其中国还有着比美国多10亿的人口,谁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中国要产生出比美国更多的世界500强零售企业才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