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优势——
优化自有平台功能
把传统交易通过互联网交易链接到线上平台后,线上平台的价值开发便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区别于大超市的一站式购买,便利店的特性为及时性购买,即消费者有紧急需要的时候会选择去便利店购物,有及时需要的消费基本属于个人经济和懒人经济,因此全时针对此类人群在线上聚焦便利店优势。
及时达。坐在家里就可以购物、享受送货上门,互联网的便捷性在以上人群占据很大优势。然而,送达的时间过长则会超越消费者的等待极限。全时的线上平台可以实现半小时内送达。“能够及时送达的电商模式才是我们想要的,而半小时送达是很多电商做不到的。”张云根认为。
线上产品与线下产品充分聚焦、打通库存。便利店的产品聚焦于刚需和基本款,其特征是数量少、品类少。当消费者在线上进行购物,很容易会遇到数量不足或者缺货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很多订单没办法实现。基于此类情况,全时的线上平台开通了定位系统,并把线上和线下的库存进行打通。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店铺和产品,系统会将门店由远到近排列,根据门店的距离不同,送达的时间亦不同。消费者选择门店后,平台可以和门店的库存立刻进行交互。
——扩充渠道——
全方位互联网思维
传统实体店要实现互联网转型,那就意味着实体店店员和消费者也需要随之转变。全时的团队是互联网运用能力较强、年轻化的团队,核心高管主要由80后组成,品牌、IT的部门主要由90后组成。为了有完善的顾客体验,全时并未急于接入自有平台,先利用第三方平台做铺垫,将互联网思维植入下去,教育店员和消费者,使其逐渐形成并接受互联网思维。
第一步,先把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接入门店,目的是教育员工和顾客来使用电子支付,形成互联网支付思维。据统计,现在全时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占整体支付40%以上。
第二步,通过团购网站售卖购物卡,消费者在团购网上买了购物卡,随后可以去实体店内充值,目的是让消费者熟悉购买和验证流程。
第三步,为了让全时便利的团队熟悉怎么样在线上高交易量的时候去应付突发问题,全时开始跟一些大的银行合作,进行积分兑换,最高的一天积分兑换达到9万的兑换量。
最后,全时开始涉足百度外卖等及时达的电商网站,熟悉时间要求、下单、接单以及配货的流程。
在以上步骤完成后,全时才开始接入自己的平台,从5月份开始,基于微信端的线上平台“全时汇”正式上线,现在,线上的销售总体达到线下15%到20%的占比。
“现在的发展趋势还是非常好的,在全面的互联网思维下,全时电商跨出去的只是一小部分,未来线上的销售有极大的可能远远超过线下。我觉得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张云根表示。
未来全时要做的是什么呢?用电商的手段来对付电商企业也是全时的思路之一。全时用独立出来的电子商务公司去融资,融资之后采用电商的烧钱补贴模式开拓渠道,把现有的会员渠道往更多的层面延伸。北京现有两千多万人,全时的目标客户是其中的10%到20%,将这250万到500万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引流至线上。张云根认为,当这种模式运作完成之后,全时将在北京市场、甚至在全国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全时将成为全北京或者全国最专业的及时性需要的网购平台,它在15分钟之内,甚至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将消费者急需的产品送达到家。(文/张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