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点讲,投资方贝恩资本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债权利息,本金也可无风险收回,也可以把债券转为股权,获取更高的收益。虽然黄家一直极力反对引入贝恩资本,但最终也没能改变陈晓这一决议。
与此同时,陈晓推出了大规模股权激励,把当时已发行股本约3%的股权授予105名高管激励方案总金额近7.3亿港元,这不仅创下中国家电业记录,激励范围也至为广泛,覆盖了副总监以上级别。
“在大股东占股比例不高的情况下,股权争夺往往比较激烈,如果管理层能够成为大股东,那将是让公司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
陈晓打算效仿当时新浪实现管理层控股,而这是黄光裕最不愿看到的。
2010年5月,在国美股东大会上,隐忍已久的大股东黄光裕突然发难,反对贝恩资本提出的三名非执行董事。随后董事会又重新任命竺稼等三名为非执行董事,这等于是否决了股东大会的决议,也宣告陈晓与黄光裕矛盾公开化。
“董事局目前空前统一,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让大股东出局,只不过碍于昔日的情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当时的陈晓信心满满,觉得高墙内的黄光裕难有所作为。
显然,他低估了黄光裕的决心,按照当时业内人士分析,“黄光裕现在的想法是宁愿把国美毁掉,也不能让陈晓控制国美。”
2010年8月,同样是夏天,但与四年前夏天不同的是,两者的关系已从炙热走向寒冬。
先是黄光裕通过全资控股的全资控股的国美电器大股东Shinning Crown发了要求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的信函;仅隔一天时间,国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对公司间接持股股东及前任执行董事黄光裕进行法律起诉,针对其于2008年1月及2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中被指称的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的行为寻求赔偿。
在那一段时间,双方在媒体上打大口水仗,期间在狱中服刑的黄光裕还发表了一封道歉感谢信,大打同情牌、民族品牌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唤起了网友对于“弱者”黄光裕方的支持。陈晓也接受众多媒体采访,为赢得舆论支持造势。
两人“决战”是2010年9月28日召开的国美股东大会上,黄光裕要求撤销陈晓等人职务的提案并没通过,但他的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却通过了,大股东地位得以保持。
这相当于其他股东在两人中间充当了和事佬,希望“任性”的大股东与陈晓等管理层能签订“和平协议”,稳定的国美局势才是公司所需要的,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但这样的“和平”局面并未维持多久,2011年3月,陈晓辞去国美董事局主席一职,他出局了。
同一时间,陈晓开通微博并写道,“春天里各种新的希望又萌芽了,一切将重新开始。 ”
想放下十几年的事业,哪有那么容易。同年5月,从国美离职的陈晓在媒体上大谈前东家种种不是,这也使得他接连吃了两场官司。之前的官司是以陈晓失败告终,他需返还国美支付的1000万“封口费”。
“我做的所有的一切,我相信那一天他一定能理解。”在“国美控股权争夺战”打得正酣时,陈晓如是向媒体解释他的所作所为,可是六年过去了,事实上黄光裕依旧未能理解他。
对于当下他与国美的关系,陈晓希望忘却过这些不太愉快的过往向前看,“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管对与错,这些事情也都已经过去了。我也始终非常高兴拥有永乐和国美的这段经历,其他的就相忘于江湖。”
(记者: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