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业态的变化有目共睹,但万变不离其宗,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增庆认为,超市尤其是实体零售这一业态,一定要结合顾客的变化和消费的变化来考虑发展的方向,在2017年,消费者将在超市发看到的明显变化包括:增加餐饮服务,引进更多的专卖店业态,享受更全面的线上线下互联网服务。王增庆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超市发能够达到2017年销售提升5%、毛利提升10%以上,保证北京市场前三名地位的目标。
细分业态
2016年超市发新开了太舟坞店、唐家岭店等23家连锁店,现有的店铺达到152家。这远远超出了超市发2016年13家新开门店的计划,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海淀区一些批发市场和自由市场被疏散,为满足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在海淀区的安排下,超市发在原定计划外快速开店,不过这些门店都是一两百平方米的小店,有的只有几十平方米。
在门店增多的同时,超市发重新定位了综合超市、食品超市、生活超市、生鲜超市、社区超市五种业态,去年5月23日重装开业的蓝润店是超市发生活超市样板店,从经营面积、商品结构、目标顾客等方面实施全新的定位。虽然门店悬挂统一的招牌,但在超市发内部,500平方米以内的门店定位于社区超市,突出便利性;500-1000平方米的门店主要面向家庭,主做生鲜;1000-1500平方米的门店则是提供品质商品的生活超市;1500-2000平方米的门店为食品超市,满足顾客日常生活基本需求;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超市则更多构建生活场景,让顾客感受体验化购物。
“其实超市还有便利店业态,但是并没有在外观上直接表现出‘便利店’三个字,只是在门店大小规模和功能上做出了区分。”王增庆表示,超市发对于每一种业态的门店拓展都有详细合理的规划。据了解,今年超市发计划开设10家门店,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为主,也有2000-3000平方米的大店,目前已经确定6家门店选址,其中一家位于朝阳区。
搭建平台
北京等特级城市的商业发展:2016年北京、上海等特级城市社零额突破万亿元,增长6.5%,数据表明北京市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速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随着中央供给侧改革、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提高城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等一系列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划的出台,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将会持续发挥作用,进而加快推动消费增长及结构优化。
王增庆清晰地看到了超市发所面临的顾客和消费趋势的变化,“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壮大,以及‘80后’、‘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使当前零售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品质消费、健康消费、运动消费、休闲消费、时尚消费等相关商品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顺应顾客需求及市场变化的社区超市、便利店业态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在他看来,实体商超企业应该围绕“实惠、便利、体验”三个核心破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