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为什么要做伙伴店?
“人大了总要娶老婆,按捺不住了”
第一个18岁,1998~2016,是草根期。
第二个18岁,从2017年开始到2035年,Uncle称之为“建设期”。
再往后叫发展期。“可能这个阶段我人已经不在了,就是要告诉员工,这个企业不是我的。”
▲Uncle吴图解“18岁”,以及他理想中的企业“中心制”
为什么定了18岁?Uncle吴说,第一,他觉得2016年是中国餐饮的分水线。第二,跟人一样,18岁是一个阶段,18岁以前是课堂学习,18岁以后是社会学习。
跨度,最难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资历的老人,和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都需要帮他们寻找一条职业出路。
怎么解决?Uncle吴的计划是,成立管理公司,建立相应的产品、人力资源、财务、供应等中心。虽然现在这些部门也都有,但很多没有专职,如果建立中心,可以既为原先自己投资的店服务,也为伙伴店服务,“这个可能是我未来的核心”。
关于伙伴店,Uncle有个形象的比喻:“人大了总要娶老婆,按捺不住了,这是我们的现实问题。原先是我付钱请他给我干,现在是他自己开店自己管,我们所有的资源都给他,他会更开心。但这是个长线计划,不是一两天能够解决的问题。”
4、为什么开店凭喜好?
“我是个感性的人,这决定了我的命运”
课堂上,有学员提了个挺尖锐的问题:您的很多品牌都是凭喜好开店,这样会不会有点“任性”?
▲Uncle吴领取中欧餐+创新营导师证书
“这就决定了我的命运。”Uncle吴直言不讳地回答。整堂课上,他两度提到,“我不是个理性的人,我是个感性的人。”
但他同时也认为,就像路是走出来的一样,最牛的商业模式,也一定不是规划出来的,如果可以规划,就没有创新了。
“我做下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创的模式已经很多,全中国模式变化已经很多了。最终还是要回到一碗饭的问题,人的习惯最稳健。”Uncle觉得,做餐饮一定要扎下去,真正成为品牌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Uncle吴说,这个时代让人很累,一切都以目的为导向,但他更愿意享受过程。
“做人也是一样,活的是过程。目的要有,过程更精彩。”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张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