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之所以是天才,绝不是我雷军这样的凡夫俗子靠勤奋所能达得到的,但是我仍然有一点点不死心。”雷军在18年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或许没想到这句话如同暗示了自己的宿命。
即使雷军不曾创办小米科技,在世人面前也早已功成名就,被无数互联网后辈所敬仰。
作为国内早期的程序员,他编写的《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成为当时码农的必备教材,成就了雷军的早期名声。作为职业经理人,他与求伯君扛起WPS这杆民族软件大旗,最终带领金山软件在香港上市。
作为投资人,投资卓越、UC等获利颇丰(UC的回报高达千倍),YY、迅雷、猎豹移动也成功IPO。雷军大可像张朝阳一样,没事练练瑜伽,在私家游艇开开party,没必要在47岁的时候,依然保持每周工作6×12小时以上。
然而雷军终究还是选择了再度创业,只因为“一点点的不死心”。
回顾雷军的人生历程时,我们会发现从小到大,雷军都在力争“最优”。即使在武汉大学期间考取过年级第一,他依然保持很强的紧迫感。比如,当他看到有的同学不睡午觉学习的时候,立即把自己多年午睡的习惯改掉。
然而命运却似乎总喜欢和他开玩笑,这个“最优”始终压的雷军身上,让他丝毫不敢懈怠,却总是那么“差一点”。
1、一个时代?
90年代初,当雷军立志成为下一个求伯君的时候,程序员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用刘韧的话来讲“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一个程序员凭着自己武林秘籍一样的源程序,就可以创办公司,成就自己的事业和名声”。
第一代WPS十几万行的代码都是求伯君一个人把自己关进房间里用了16个月写出来的。放到今天,很难想象会有这样的一个人能做出这样的事出来。据求伯君回忆,当年写WPS的时候,每天醒着就是写代码,饿了就吃泡面,困了就睡觉,期间住了3次医院。
WPS奠定了求伯君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的地位,也成为民族软件的一杆大旗,求伯君一度曾被拿来与比尔·盖茨作比较,同时让当年初出茅庐、桀骜的雷军所折服加入金山。
而随着程序员协作化的开始,个人英雄主义结束,一切无可避免的走向集体化,互联网逐渐演变进入“PM时代”。
1998年时,雷军和王江民(江民杀毒创始人)一起参加某个会议的时候,对记者说:“虽然,我内心不承认我程序比他们写得差距有多大,而且,我觉得我程序写得很好,但我的程序员生涯毕竟是一个悲剧的结尾。”
“我写过一些好程序,但是我真的是没有赶上好时光。”“10年来,我做的很多产品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与很多机会擦肩而过。”
雷军认真的反思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这个从少年培养出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各类媒体的采访和描述也都在强调这一点:雷军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和归纳的人,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每一个想法,学习别人的经验,并认真思索得出自己的的结论。
雷军曾在采访中说过:“我特别害怕落后,怕一旦落后,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个善于逆境中生存的人。我会先把一个事情想得非常透彻,目的是不让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的人。”
在其主导开发的盘古组件遭遇市场遇冷后,雷军主动和风头正盛的天汇总经理沈江做朋友,学习如何做市场。沈江当年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让“天汇”这个品牌在缺乏广告资源的情况下脱颖而出,给雷军展示了一个软件产品推广的完整套路。
这种虚心学习的精神非常可贵,尤其雷军年少成名,25岁便成为北京金山的总经理。而当时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都还是籍籍无名之辈,马云则被当成“骗子”到处碰壁。
不过,作为老乡和曾经的好友,在周鸿祎眼里,雷军性格中有“骄傲和难以接近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