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富豪故事>

柳传志: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1-29 12:45:00

柳传志: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柳传志在联想的办公室里摆的书有点儿少,不像很多企业家的办公室里书多得堪比小型图书馆,就这样,他还说:“这里的书大都是摆样子,常看的书主要在家里面,我不怎么太看很严肃的关于管理的书,认真读的也就是几本像《基业长青》《再造宏碁》等,看得多的还是传记体、小说。”

  听的人觉得有点不可置信,可这确实就是中国教父级的企业家柳传志,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国外很多管理的书翻译过来后读起来比较费劲,自己更喜欢从传记小说里头,哪儿有营养就吸取哪一点,然后结合企业或项目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

  对于联想的愿景,柳传志在联想控股官网上的董事长致辞里说道,要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

  这一愿景随着联想集团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内升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机制、不断裂变出新的业务,从一个实体型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控股型的多元化投资集团模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开放性。

  但在已经71岁的柳传志看来,联想的万里长征还只走完了第一步,虽然在第一阶段,跑得比较快,超过了很多竞争对手,但是离前面真正强大的对手还是有很大距离,未来发展的前景很广阔但不确定性也很大。

  定目标如登山

  联想控股创立于1984年,一直到2000年,它还只是在单一IT领域发展。直到2001年开始,联想系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联想控股成为联想集团的母公司,是联想集团的单一大股东;此后,联想控股逐渐成长为一家多元化的投资控股公司,包括“实业”和“投资”两个板块。

  柳传志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一个企业本身确实有大有小,你要想让这个企业能够持续地发展,有盈利地发展,那就要有一个不断提高的目标,“一个创业者拿到了融资上市你以为这就是成功了,但是如果你没有不断调高目标,没有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其实是走不远的,十年二十年很可能就没了。”

  20世纪80年代联想初创时,把做出中国自己的PC作为一个很高的目标来追求,但放眼环视时,柳传志发现不只有日本企业的技术能跟欧美公司抗衡一下,当时台湾地区也在生产占全球百分之二三十的键盘,后来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软驱。他深感过去手脚被束缚了的同时,也为其后来全力支持杨元庆开拓海外市场、推动联想多元化提供了启发。

  “并购IBM的决定在当时并不被看好,大多数朋友包括家人都认为太冒险了,但反复权衡了解后,我相信博一把可以有五成胜算,万一不行,提前部署的其他多元化业务也会逐渐起来的。”柳传志说,就这样又一次提高了企业的目标,同时开始做投资新的领域,进入多个行业,就又有了新的愿景和目标,有点像登山,登上一座高峰后会发现还有更高的。他开玩笑地说:“这个过程就像在不断攀登中身体更强壮了,就会想再往上登,而不是一开始还没任何准备,身体还很羸弱,就想往珠穆朗玛峰顶上登,那肯定不成的。”

  为何联想长青

  在企业界,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被很多人推崇,一方面是其在实际管理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而非照搬学界的管理学理论;另一方面,他的管理思想也是一个在干中学、边干边总结的过程。

  柳传志有句话“要把嘴皮子磨热了再做”在联想内部几乎所有人一听就懂,原因何在?他解释说,如果自己说的想法受到人家反驳,这个反驳的过程就要再重新思考一下,每一次被反驳后,都要回去总结思考,经过几轮打磨下来再去做决定,可以避免很多决策失误。“所以我觉得去想事本身,应该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能力,不然你会完全沉陷于事务之中,永远忙得找不着北。”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