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富豪故事>

这三个福建人 垄断东南亚30%的经济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9-07 17:18:27

  “自古以来”,菲律宾老是喜欢在中国南海搞事。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前不久上台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祖上是中!国!人!

  不仅是菲律宾,东南亚好多国家的高层领导,祖籍都是福建人比如说,新加坡现任总统陈庆炎,祖籍厦门马垅小东山村,陈庆炎夫人祖籍在永春,两人都会说闽南话。印度尼西亚第四任总统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祖籍福建晋江市,他曾经派人持亲笔信到福建寻根。

  在政界上,福建人剽悍、机智,游刃有余。在做生意赚钱这件事情上,福建人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大的惊人。

  东南亚首富郭鹤年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享有“亚洲糖王”“酒店业巨子”“香格里拉之父”的美誉,他还是马来西亚首富。

  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到粮油,郭鹤年不但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王国,更让这个商业王国持续向上。郭鹤年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

  他出生于小康之家,崛起于青年时代,郭鹤年的成功在商界已是一个传奇,而他的低调也为平添很多神秘色彩。

  下南洋,闯天下

  1949年,对于郭氏家族来说,是家族企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前,郭氏家族第一代人经营粮油食品在当地创下丰厚的家业,但郭家也只是在当地——马来西亚的新山比较知名。1949年之后,郭氏家族企业重新整合,年仅的25岁郭鹤年由家族兄弟推举为掌舵人。此后几十年中,郭氏家族开始名扬海内外,成为东南亚经济界举足轻重的角色。

  马来西亚是上个世纪初许多中国人下南洋的第一站。1909年,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还只是个16岁的少年。为了谋生,他离乡背井来到马来西亚,他的几位哥哥几年前已经在那里站稳了脚跟。他们经营一家名为东升的公司,其实就是一个两层小楼的杂货店,主要做粮、大豆、糖等生意。郭钦鉴就在哥哥的公司里做店员。当年,谁也不想到这个杂货店会成为多年后郭氏商业帝国的第一块基石。

  也许郭氏家族天生的商业基因,十多年后,郭钦鉴竟然由一个小小店员,成长为当地颇具知名的百万富翁。

  1923年10月6日,郭钦鉴的第三个儿子降生,第二代鹤字排辈,他为儿子取名为鹤年,希望他将来承继米粮生意,年年都有好收益。

  25岁少帅担纲家族企业重担

  郭家的鹤字辈人数众多,关键是他们像父辈一样齐心协力,共同将家业推至一个更高的境界。

  1948年12月,曾为郭家掘到第一桶金的郭钦鉴去世,郭家因此分家。曾和郭钦鉴一起创业的妻子、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不想家业就此没落,她提议郭氏几房堂兄弟,各拿出一部分财产入股,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谁来掌舵呢?大家一致推举年仅25岁的郭鹤年。

  此时的郭鹤年已经有了一段创业经历。1947年,他在新加坡创立平生第一家公司——力克务公司,像父亲一样经营米面生意,同时还做船务经纪、船租业以及胶粘剂制造,生意格外红火。因此由他接手郭氏企业,大家心口皆服。

  正当家族兄弟把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之时,1954年郭鹤年突然飞往英国,在那里他参观众多知名大企业,了解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他见识了期货的作用。1957年,他满怀热情地回到马来西亚,郭氏兄弟的公司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郭家依然做父辈的老营生,米、面、糖还是他们的老业务,不过郭鹤年敏锐地注意到食糖越来越走俏了。他花了两年时间全面考察炼糖业,之后在一次家族董事会提议,全资投入炼糖业。

  当时的马来西亚没有一家炼糖厂,这是一块空白市场,也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冒险。但郭氏家族最终同意了。郭鹤年配合马来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同时,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一体化经营”体制。1962年郭鹤年即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这是郭氏兄弟公司成名的第一仗,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郭氏的甘蔗园不断扩大,食粮产量越来越多,1976年,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的93.3%股份。据媒体报道,郭氏集团控制了国际糖业市场的10%的份额。郭鹤年也升级为“亚洲糖王”。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