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撑杆”实现“三级跳”
记者:“三星战略”解决的是欧亚集团宏观层面的选址和布局问题。那么,欧亚集团从最初的一个社区门店成长为如今的中国500强企业,您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一奇迹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曹和平:欧亚集团能有这样的变化,可以用田径运动中的“撑杆跳”来比喻。当年,我们手握着“三星战略”蓝图,但是车百大楼规模小、底子薄、实力弱,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选择有效的工具,将自身的弹跳力、助跑的前冲力和撑杆的弹性势能融合为向上的动力,从而实现由车百上市到商都兴建再到卖场运营的“三级跳”。
具体来说,股份制是我们的第一根“撑杆”。我们在1992年提出推行股份制改革,第一次定向融资1.4亿多元,这对当时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车百大楼也因此成为长春市第一家进行股份制改组的国有企业。1993年又从定向募集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同年底,公司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实践证明,每一次融资,都让欧亚集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政策是第二根“撑杆”。当年,我们充分运用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把长春市朝鲜族百货商店、秋林公司收购过来,成为长春市第一家对同行企业实行兼并的公司。不久,我们又率先实行跨行业兼并,把电影机械厂和橡胶八厂等企业收购过来。这不但解决了欧亚集团亟待解决的规模扩张问题,又实现了与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
物流联盟是第三根“撑杆”。2002年,我们以欧亚物流为依托,成立了吉林省物流联盟,从而使欧亚集团连接起庞大的物流关系网,业务拓展逐渐从吉林到东北,从东北到华北、华东,如今已辐射到长江流域,使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经营成本显著降低。
记者:欧亚集团的“三级跳”包含了很多个“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决断力。应该说,优秀企业家是社会的稀缺资源,那么在您看来,要想让供给侧涌现出更多的“欧亚现象”,我省的企业家应该在哪些方面下足功夫?
曹和平:我不是有意、自觉地按照某种理论和套路才达到今天的境地,更不是刻意模仿某些成功人士所走过的路。我只能把一点思悟偶得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认为企业家是“干”出来的。没有任何一种完备的理论会把你教成企业家,真实情况是你必须想干,而且必须得真刀真枪地实干,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其次,必须在干中学,在干中悟,而且要把干、学、悟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知行合一。再次,要专注和坚持。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经历的千辛万苦非当事人难以体会,他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挺”过来的,这就要有认准一条道,百折不挠,有点凿死卯子式的“笨”劲才行。最后,成功的企业家大都具有较大的胸怀,格局要大,小家子气不行,我常说“当经理的要想着当总理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