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企业研究>焦点动态>

融资租赁开启的大利益时代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6-18 15:06: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设备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19世纪以后,欧美企业的观念就已经从“凡是好的都要拥有”发展为“凡是好的都要使用”,融资租赁正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通常的融资租赁方式是:首先,由承租人提出需要租赁的物件,出租人通过对租赁项目风险评估后,与承租人达成租赁的意向。接着,由出租人全额融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租赁物件。然后,按照固定的利率和租期,根据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融资本金时间的长短计算租金,承租人按照租约支付每期租金,租赁期满后以名义价格将租赁物件所有权卖给承租人或收回。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对所租赁的物件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使用权,并负责维修和保养租赁物件。

  融资租赁带来多赢

  现代租赁通过融资与融物、投资与贸易的结合,不仅是设备投资、产品促销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引进外资、扩大出口。融资租赁的主要模式是:“租鸡生蛋,卖蛋还租,赚得蛋鸡”。承租人不需立即支付所需机器设备的全部价款,就可利用租赁物所产生的利润支付租金。

  融资租赁具有对企业信用要求较低、还款方式灵活的特点,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方式及时获得急需的设备。融资租赁的好处是:

  1.手续简便,时效性强。与申请银行贷款的繁琐程序相比,融资租赁的手续则要简单得多。对于企业的项目,特别是短平快项目而言,时间往往十分紧迫,如果按照常规去申请银行贷款,由于审批程序繁琐、时间拖得较长,有可能将贷款办到手时,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采用融资租赁方式,通常两个月内即办完所有手续,而且是将融资与融物合为一体,企业也不必等到资金落实之后再去采购设备物资,这就大大节约了时间。

  2.有拾遗补缺的作用。当一项工程进行到某个阶段时,由于种种原因,需要调整概算追加投资。追加投资往往又需要经过多方协商、研究方能确定。当作出决定之后,资金未必就能及时到位。融资租赁此时就可以先将所需要的设备、物资弄到手,等后续资金到位后,再作为租金归还给租赁公司,这样就使得工程得以继续进行,大大加快了工程速度。

  3.融资租赁成本相对较低,利率、资金选择方式灵活。融资租赁在费用收取方面,除了合同规定的利息外,不收取其他附加费用。融资租赁合同签订之后,只有等到承租人实际用款时才开始计算利息。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每个项目的融资数量、时间长短、收益的多少等不同情况,与租赁公司洽谈利率、资金返还方式,在币种与设备的选择上,企业也有自主权。

  4.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单独进行核算,有利于减少企业负债,可不受资金规格的束缚。由于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中,而一般贷款则全部体现为企业的负债,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这对于需要多种渠道融资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可以最高按租赁物的100%价值进行融资(租赁),从而节省流动资金并维护现有的信用额度。通过这种表外融资,释放流动资金,扩大资金来源,突破当前预算规模的限制。

  5.租赁公司愿意开展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业务,商业银行也愿意贷款给租赁公司用于设备采购。由于融资租赁比抵押贷款更具安全性,租赁公司愿意开展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业务。就商业银行而言,由于租赁公司掌握设备所有权和租金收取权,以这些资产为抵押,商业银行愿意贷款给租赁公司用于设备采购。而且,租赁公司的这些资产,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条件成熟时,容易整体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并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新的资金。这样,通过租赁公司,原先很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资本市场,就较为容易地间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上海金海岸租赁公司与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上海分公司以及多家银行联手,推出中小企业政策担保租赁业务。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提供履约担保、银行提供授信贷款、金海岸提供设备租赁,三方联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绿色通道。

  面对“大蛋糕”,外国公司急红了眼,中国企业却在打盹

  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2003年,全球租赁总额达4616亿美元,美国、日本、德国分别以2040亿美元、621亿美元、398亿美元位居前三名,而中国的租赁额只有22亿美元。从租赁业市场渗透率(租赁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来看,美国31.1%,加拿大20.2%,英国15.3%,德国9.8%,日本9.3%,东欧的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也分别达到30.8%、19%、18.6%,而中国只有1%。如果市场完全放开,国内整个租赁市场的交易额将达上万亿元人民币,其利润空间接近千亿元人民币。

  发育不良的中国租赁业,潜力巨大的中国租赁市场,磁铁般吸引了跨国制造厂商和租赁公司的目光,它们纷至沓来,加紧了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面对中国租赁市场这块“大蛋糕”,跨国公司眼睛都急红了,但我们的许多国有企业却在打盹,对现代租赁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起码的理解和认识,更谈不上产业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2004年6月,在沪举行的中国国际租赁展上,通用电气、卡特彼勒、英格索兰、英国亚力克、香港新利恒来等著名跨国制造厂商和租赁公司派出强势阵容参展。在所有参展商中,70%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国内企业却鲜见踪影。上海是中国制造业中心,拥有众多大型设备制造企业集团。但令人费解的是,它们却对家门口的展事似乎不感兴趣,不露尊容,来参展的只有一两家小企业。据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的有关人士称,协会曾多方邀请上海本地最大的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参展,可对方却说,“我们的产品卖得不错,何必参加什么租赁展?”

  在发达国家,工程机械、飞机船舶、各种车辆、医疗设备、通讯和信息设备等,60%以上是通过租赁方式销售出去的。新型的租赁营销,改变了传统的厂商简单销售、打价格战的流通模式,实现了制造业和租赁业的双赢格局。

  目前,GE旗下的医疗健康集团与GE保健融资服务公司结成了租赁伙伴关系,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出租商。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分别有1/3和1/4的销售额是通过租赁方式实现的。GE的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中国市场。以出租柴油发电机著称的英国亚力克国际电力租赁公司,一年半前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他们认为,虽然与美国、欧洲相比,中国租赁市场还很不成熟,在法律、政策、观念上还存在诸多障碍。但中国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商机,是不容忽视的。开拓中国市场,是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目标。

  在中美、中欧的WTO双边协议中,都包含了允许国外厂商在中国运用融资租赁手段促销产品的条款,这为海外银行、跨国公司、租赁公司大举进军中国租赁市场铺平了道路。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国制造厂商开始以融资租赁方式在中国全面推销其产品。一方面,外国银行通过分兵突进的方式,分别设立证券、保险、租赁等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客户资源的共享,实际上搭建了金融服务的混业经营平台,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跨国制造厂商通过设立租赁公司,把金融服务和租赁营销体系引入中国。譬如,卡特彼勒、英格索兰、通用电气、IBM、惠普、西门子、日商岩井、德国大众等跨国制造企业,已经或正在抢摊潜力巨大的中国设备租赁市场。眼下,干线飞机、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领域的跨国制造厂商,通过国内外的租赁机构,采取租赁营销的方式,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市场份额。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聚商天下”:厚积薄发铸实力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