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佛山市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发酵,截至7月24日,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三水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达4014例,均为轻症。这一数字不仅令人震惊,也引发了公众对这种“怪病”的广泛关注。基孔肯雅热,顾名思义,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尽管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但通过科学防控,仍可有效控制其传播。
从发病机制来看,基孔肯雅热的传播过程较为复杂。当蚊虫叮咬感染者后,病毒会在蚊虫体内繁殖并进入其唾液腺,随后在叮咬他人时传播病毒。这一过程类似于“滚雪球”,一旦病毒在人群中扩散,病例数会迅速上升。因此,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切断传播链,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在佛山此次疫情中,记者实地探访了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这是收治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主要医院之一。医院内设置了防蚊门、防蚊网和灭蚊灯,病区入口和病房均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一位患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发病第六天症状有所缓解,但关节疼痛仍较为明显。医院方面表示,目前收治的均为轻症患者,且无明显人传人现象,因此重点应放在防蚊灭蚊上。
专家指出,夏季正是蚊虫活跃期,而伊蚊在我国广泛分布,因此即使在没有疫情的地区,也应加强日常防护。对于有疫情的地区,建议采取“统一行动+专业喷洒”的方式,提高灭蚊效果。例如,顺德某村曾组织村民集中点蚊香,配合专业队伍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效果显著。这种“全民参与+科学手段”的防控模式,值得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等其他蚊媒传染病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痛症状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此外,新生儿和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重症的高危人群,一旦感染,需及时就医。
从全球范围来看,基孔肯雅热的流行趋势不容忽视。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2019年刚果(布)就报告了6149例疑似病例,其中47%来自奎卢地区。而在2022年,法属留尼汪岛一周内新增病例超过4000例,共报告15例严重病例,2例死亡。这些数据表明,基孔肯雅热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尤其在气候温暖、蚊虫密度高的地区更为活跃。
对于计划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专家建议出行前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并做好充分的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应密切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此外,由于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预防仍是控制疫情的首要任务。
综上所述,基孔肯雅热虽然不是一种新型病毒,但其传播速度快、症状严重,对公共卫生构成较大威胁。面对此次佛山疫情,公众应保持警惕,积极配合政府和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共同遏制疫情的扩散。同时,科研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也应加快疫苗研发和药物测试,为未来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