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 到底怎么防,专家建议从源头清除蚊虫孳生地入手

2025年07月25日 01:29:2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近年来,基孔肯雅热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非洲、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及西太平洋地区,该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我国也多次报告输入性病例,甚至出现本地传播的疫情。例如,2025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报告了一起由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一千例。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可能经历长期关节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控制蚊虫密度,减少人与蚊虫的接触。

  一、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的核心

  蚊虫的繁殖离不开积水环境,因此,从源头上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第一步。专家建议,家庭和个人应定期检查家中及周围环境,彻底清除废弃瓶罐、轮胎、一次性容器等各类闲置容器中的积水。对于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和容器内壁,以防止蚊虫产卵。此外,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如水缸、蓄水池)应加盖密封,避免蚊虫进入。

  在户外环境中,填平坑洼、竹筒、树洞等低洼地带,防止积水形成。废弃轮胎应打孔或遮盖,防止积水滞留。同时,定期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电器积水,保持环境整洁,减少成蚊藏匿。

  二、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蚊虫叮咬

  除了环境治理,个人防护也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重要措施。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黄昏时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建议穿浅色长袖衣裤,以减少皮肤暴露。外出时可使用合格的驱蚊剂,按照说明书要求涂抹在暴露的皮肤或衣服上,以有效防止蚊虫叮咬。

  居家时,应确保纱门纱窗完好无损,及时关闭,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睡觉时可使用蚊帐,提供物理屏障,尤其对幼儿、病人和老人尤为重要。对于白天睡觉的人群,蚊帐是最佳的防护选择。此外,可使用盘式蚊香、杀虫喷雾剂等减少室内叮咬的发生。

  三、科学使用杀虫剂,控制成蚊数量

  在蚊虫密度较高的区域,可采用化学方法辅助灭蚊。例如,使用国家认证批准的杀蚊气雾剂,直接喷洒在蚊虫栖息处,使用后关闭门窗一段时间,通风后再进入。此外,灭蚊拍、灭蚊灯、粘蚊板等物理灭蚊工具也适用于小范围的室内灭蚊。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应遵循科学指导,避免滥用导致蚊虫产生抗药性。

  四、加强旅行前的健康咨询与防护

  对于计划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的旅行者,建议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蚊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旅行前咨询专业卫生人员,了解当地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并根据建议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旅行期间,应特别注意在蚊虫活跃的时段(如黎明和黄昏)采取防蚊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

  五、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就医

  近期有过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应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早期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不适症状,提高康复率。

  六、加强公共卫生监测与防控

  政府和疾控部门应加强对基孔肯雅热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指导公众科学防控。例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发现疫情后,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了疫情的扩散。此外,应加强蚊媒监测,密切跟踪蚊虫密度变化,评估媒介控制效果,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推动社区参与,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基孔肯雅热的防控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也需要社区的广泛参与。社区应组织居民开展防蚊灭蚊活动,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居民定期清理公共区域的积水,安装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共同营造无蚊环境。

  八、关注疫苗研发进展,未来可期

  尽管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例如,2023年11月,法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疫苗(IXCHIQ)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款预防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疫苗。该疫苗适用于18岁以上高风险人群,并在欧盟、加拿大和英国获得同类许可。未来,随着疫苗的推广和应用,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将更加有力。

  九、总结与展望

  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由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防控关键在于“防蚊灭蚊”。通过清除蚊虫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使用杀虫剂、加强旅行前的健康咨询和疫情监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公众应提高对基孔肯雅热的认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未来,随着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将更加科学和高效。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