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暑节气的到来,全国多地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根据气象数据,大暑期间不仅气温高企,湿度也显著增加,多地出现“桑拿天”现象。所谓“桑拿天”,是指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2℃,且日均相对湿度超过80%的天气条件。这种高温高湿的天气让人如置身桑拿房中,体感温度甚至可达危险级别。
从历史数据来看,南方城市在大暑期间的桑拿天日数明显多于北方。据中国天气网统计,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数据显示,上海、南昌、广州是“闷蒸”最严重的城市,其中上海大暑期间的桑拿天日数高达8.8天,为全国之最。南昌和广州分别以8.6天和7.9天位列第二、第三。此外,武汉、南宁、南京等城市的桑拿天日数也均超过7天。这些数据印证了民间谚语“大暑前后,衣裳湿透”。
相比之下,北方城市如石家庄、西安、郑州等地的桑拿天日数也较多,均在6天以上。而华南地区由于时有雷雨或台风影响,桑拿天维持在5至7天左右。东北、内蒙古东部以及山西、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则属于湿热偶发区,桑拿天较少。最凉爽的地区则是新疆、西藏、四川西部、甘肃西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基本没有桑拿天光顾。
大暑时节之所以如此炎热,是因为夏至后地表热量持续积累,直至三伏天达到最高峰。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且不易形成云层,导致气温升高。同时,南方雨季开始,空气湿度迅速上升,进一步加剧了闷热感。
面对大暑期间的高温高湿天气,公众需注意防暑降温。保健专家建议,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打伞戴帽、补充盐分、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室内通风良好、治疗原发病并增加抵抗力、随身携带防暑用品、多吃含钾食物等。此外,国家应急广播网也提醒公众,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需采取科学应对措施。
在大暑时节,农业生产同样不能停歇。早稻收割、晚稻插秧的时节,高温多雨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民间有“大暑炎热好丰年”、“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等谚语。各地也有丰富的消暑习俗,如饮伏茶、吃伏姜、喝暑羊等。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酷暑的应对智慧,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暑时节,南方城市桑拿天“闷蒸”最烈,北方城市也需警惕高温。公众应科学应对,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享受夏日的清凉与乐趣。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