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被家长喂出肝衰竭 医生提醒,紧急抢救8天后康复

2025年07月26日 08:49:0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近日,深圳一名10个月大的女婴小汐因家长在24小时内四次喂食超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导致急性肝衰竭。小汐因疱疹性咽峡炎和胃肠功能紊乱入院,但病情迅速恶化,最终被诊断为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引起的急性肝衰竭和肝性脑病。

  据深圳市妇幼保健院PICU团队透露,小汐在入院后第二天突然出现嗜睡、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病情急转直下,立即转入PICU进行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的详细询问,家长承认在患儿发热期间,不到24小时就喂了4次对乙酰氨基酚,每次剂量高达800毫克,远超说明书推荐的150毫克。

  医生指出,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常用的退烧药,但其安全窗较窄,每日最大剂量不可超过60mg/kg。小汐的体重为10公斤,按推荐剂量单次最多只能服用150毫克,而她实际服用了超过5倍的剂量。超量服药后,小汐肝功能急剧恶化,出现凝血障碍及神经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在抢救过程中,市妇幼保健院PICU团队启动了“五线并进”抢救方案,包括紧急调配特效解毒剂乙酰半胱氨酸静滴解毒、联用联苯双酯等药物护肝、大量补液利尿促排泄、输注血浆纠正凝血异常以及短期使用甲强龙调控炎症。经过8天的积极救治,小汐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稳定。

  医生提醒,86%的婴幼儿药物中毒事件是由家长自行调整剂量导致的。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喂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剂量和间隔要求,避免“目测估量”。建议使用专用喂药器,并确保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此外,很多复方感冒药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家长应避免同时服用,以免“叠加中毒”。

  此次事件再次敲响了家长在儿童用药安全方面的警钟。专家呼吁,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应更加谨慎,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切勿盲目“加量”或“加频”,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