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体店不可或缺,但门店模式更趋多元
实体店仍然是客户体验不可或缺的承载者,主要为那些需要触摸和感觉的产品提供服务。在自己的店里为另一个零售商提供专用空间的店中店或者集合店的概念将继续受到青睐,而单体店的需求将会减少。因此,零售业主应继续尝试不同的门店模式,通过创新技术,提供量身定制型空间,增强终端用户体验。
2、零售物业空置加剧,社区门店转作物流节点
大型卖场和传统卖场的整体需求有可能趋于疲软。分析人士进一步预计,到2030年美国商场约有50%将会关闭。空置下来的零售物业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利用。他们可以兼作运营中心,特别是对那些不需要触摸感受的产品来说。许多社区零售门店将会被包裹取件处及集散点所取代。
3、新技术变革零售-生产模式,大型仓储需求降低
新生产技术带来的革新正在改变着生产模式。例如,3D打印技术由于占用空间少、可定制与按需生产且成本相对较低,不仅更利于引发重复购买行为,也意味着制造商的生产模式将不得不从库存式生产转换为订单式生产,从而支持他们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接触、定制和销售。
受此影响,零售业和制造业将减少库存持有,降低对大型仓储空间的需求。对此,同样利用新技术,零售物业的业主也可以考虑通过读取标签的机器人,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帮助他们的租户优化店内库存。他们应当对需要触摸感觉的产品所需数量、店铺位置及店铺大小进行持续评估,并考虑将其非战略性存储空间改成物流中心。
4、小型仓库需求激增,零售物业或有机会转型都市型集散中心
此外,传统的经营性商业物业将面临来自创新的按需供应的空间供应商带来的变化,如Lockitron(智能门锁,远程开门/锁门)、Boxbee(实体物品的“云”存储)和Swapbox(电子储物柜)等。在区域物流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于生产商与大型批发商的现有配送中心,将被越来越多的当地小型集散中心所替代,因为后者对消费者承诺提供当日或次日派送的高效服务。这将导致仓库会出现更多的碎片化空间,小型仓库的需求激增,配送中心的分布及扩张将更频繁。
对零售物业业主来说,最终可能有机会凭借其非战略性资产或在本地的分销枢纽成为小型零售商的基础设施供应商。
5、零售与仓储物业选址越来越重要,但他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有人认为仓储是电商的一个成本中心,其实不然,仓储可以称得上是电商的利润再造中心。物流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能够满足甚至超越用户的物流期望,从而使用户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这是促进其多次购买行为发生的极为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提升口碑的重要途径。
零售店和配送中心的位置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企业应该利用地理空间技术和预测分析,以确定零售店和仓储地点的布局战略。他们还需要了解工业和零售物业在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相似之处。(来源:商业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