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1]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实施了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在世界中的份量继续提高,主要经济社会人均指标位次继续前移,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3-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3%,远高于世界同期2.4%(世界银行数据)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和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等其他金砖国家。我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2013-2015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约为26%。
自2009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15.5%,比2012年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与美国的差距明显缩小,2015年GDP相当于美国的63.4%,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人均国民总收入大幅增加,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大幅增加,不断迈上新台阶。据世界银行按图表集法统计,2012年人均GNI为5870美元,2013年达到6710美元,2014年达到7400美元,2015年增加到约788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2],2010年我国实现了由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到中等偏上水平的重大跨越,人均GNI相当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从2012年84.5%提高到2014年93.7%。
我国人均GNI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大幅缩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由2012年的56.5%提升到2014年的68.6%,缩小了12.1个百分点。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4个国家(地区)人均GNI排名中,我国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100位,前进了12位。2012-2014年,我国人均GNI年均增速达到7.3%,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及高收入国家增长水平。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十八大以来,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稳居世界前列。其中粗钢、煤、发电量、水泥和化肥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原油产量稳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以及沙特阿拉伯。
2012年以来,我国谷物、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4年,我国谷物、肉类、花生和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籽棉产量仅次于印度排名世界第二位;大豆产量居第四位,较2012年提高一位;油菜籽和甘蔗产量分别稳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四、对外货物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跃居第二位
(一)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以来,尽管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外需疲弱,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但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仍不断提升, 2013年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301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由2012年10.4%上升至11.3%。
(二)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服务贸易额大幅增长,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12年对外服务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四位,2013年上升至第三位。2014年,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达6043亿美元,占世界比重由2012年的5.4%上升至2014年的6.2%,并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五、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前列,对外直接投资稳居第三位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前列。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1263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6.4%(增速按人民币计算),仅次于美国和中国香港,居世界第三位。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外直接投资屡创历史新高。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为1231亿美元,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三位,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6.8%提高到2014年的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