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与评级公司易观智库近日发布《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运行情况分析》《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趋势预测2016—2018》。报告分析指出,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55亿元。
外卖市场资本运作频繁,用户群体呈结构性变化
目前,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各大平台纷纷加大贴补力度。在高额补贴下,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餐饮外卖服务,市场潜力被激发,但补贴的形式造成了用户对价格的高敏感性。易观智库分析认为,补贴难以培育用户忠诚度,用户能否来自己平台消费,取决于外卖服务及品质的优劣。在用户下单、商户制作以及配送三个环节中严格把控外卖餐品质量、加强商户管理、提升用户体验,将更有利于互联网餐饮外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在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已覆盖的城市,商户基本都选择入驻外卖平台。互联网餐饮外卖平台使得线下商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订单处理效率,更提高了其互联网意识。而通过对商户的信息化改造,将改变目前商户系统混乱的局面,更有利于线上和线下资源的有机融合,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多维度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用户安全就餐提供保证,将是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2015年,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资本运作频繁,投融资不断上演,餐饮外卖市场不断受到资本的肯定,行业快速发展。易观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互联网餐饮外卖交易规模达4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1%,未来5年内仍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得资本纷纷抢占这一风口。但从另一角度看,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巨头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资本更热衷于从行业巨头入局,对于二、三梯队的平台则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
为摆脱高额补贴带来的不利影响,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部分平台开始逐步降低补贴力度,希望通过完善送餐物流、提高餐饮品质等方式来提升用户消费体验。从长远发展来看,补贴只是外卖平台短期内快速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手段,未来竞争还需要着眼于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
伴随外卖行业的深入发展,用户群体出现了结构性变化:2014年外卖市场用户群体集中于高校学生用户,2015年各大平台加大了白领市场拓展力度。相比学生用户,白领用户规模更大,购买力更强,同时对补贴敏感度相对较低。在外卖平台的大力拓展下,白领市场被迅速开发出来,并且快速超过学生校园市场的份额占比,成为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的最大细分市场。
2015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三巨头中,饿了么、美团外卖覆盖城市数量均超过250个,百度外卖覆盖近100个城市,所以在完成主要市场覆盖之后,各大外卖平台已暂缓城市拓展的步伐。
饿了么2015年的战略是“拿高校,拿白领,自配送”,在校园和商务办公区市场联合腾讯、京东拓展流量入口。搭建物流也是饿了么的布局重点,自主研发“帕拉丁”调度系统和“风行者”订单管理APP,以此来提升自配送速度。此外,饿了么研发的蜂鸟系统帮助合作商户和配送员大幅提升了配送效率。
美团外卖借助美团在团购领域打下的基础,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大量合作商户、用户。2015年美团外卖新增便利店、水果蔬菜、甜点饮品等入口,扩展品类。为了弥补物流短板,美团外卖采用第三方加盟的方式强化物流建设。
百度外卖虽然进入外卖市场较晚,但扩张迅速。百度外卖依托百度搜索的优势,并得益于百度旗下其他业务如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的支持,具备了更多的流量来源。此外,百度外卖自建物流团队“百度骑士”,保证外卖配送速度,形成平台竞争优势。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目前,许多外卖平台相继完成了新一轮高额融资。在资本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以及资源博弈。
未来五年内保持高速增长,未来3年呈现4趋势
《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趋势预测2016—2018》显示,预计2015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将达到4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7%。目前,餐饮外卖的互联网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送餐物流不断完善、技术进步、城市扩展等因素驱动,预计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在未来5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55亿元。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2016—2018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将呈现四大趋势:
1、生活社区市场潜能逐步释放,份额占比有望与白领市场看齐。
目前,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的仍然是白领商务市场和学生校园市场,而生活社区市场整体规模较小,行业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但是,随着平台业务规划的不断完善深入,生活社区必将成为外卖平台下一个重点拓展的细分市场。相比白领和学生用户,社区用户对正餐需求旺盛,消费支出更高,对服务和菜品质量要求严苛,但对补贴敏感性较低,所以需要外卖平台一方面加强中高端餐饮商户的引入,另一方面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未来,生活社区在外卖整体市场的份额占比有望与白领商务市场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