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构建社会化养老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紧迫任务。目前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正引起全社会的热议,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也在积极筹备。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8月6日,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电视会议召开。会议再度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准确把握改革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问题导向和制度保障,确保按时全面启动参保缴费、养老金发放等工作。
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建设采取先城镇后农村、分人群渐次推进的方式,再加上农村社保制度实施时间不长,而且实行自愿参保政策,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员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等。
养老院逐步民营化
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失能老年人进行评估并出台补贴办法。该补贴还将与养老机构进行对接,该类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也可享受免费护理康复服务。
北京市公建养老机构将逐步实施民营,其中,一般不低于总床位的20%用于接收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其他床位应接收本市失能或高龄的社会老年人。
公建民营是指政府通过承包、委托、联合经营等方式将政府拥有所有权,但尚未投入运营的新建养老设施,运营权交由企业、社会组织或者是个人的一种运营模式。
据介绍,价格的定位不再明确到具体数额,各家养老机构根据各自先天条件定价,有的低有的高,老年人选择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例如低保老人,床位费根据区县的要求给予全部或部分的减免。
一直以来,民营养老院受地价贵、房租高的制约,发展困难;而公办养老院则不需要考虑这些,所以价格较低,并且人员稳定。部分公办养老机构在实现民营化以前存在运营活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使得公办养老院为什么还要进行民营改革。
养老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不仅需要政府从全局上对养老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战略取向进行顶层设计,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参与努力,在养老制度完成科学的顶层设计之后,将逐步建立符合社会现状和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真正让老百姓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养老院民营化 能解决“一床难求”吗?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8-19 19:10:03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看中国高铁阔步“走出去”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