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明确表示,人不仅是基孔肯雅热的易感人群,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他强调,病毒可通过人与蚊子之间的传播链,实现从人到蚊再到人的跳跃式传播,而现代交通的便利性则为病毒的扩散提供了新的路径。
目前,广东省佛山市已累计报告超过4000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成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为应对疫情,佛山已指定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并将防蚊隔离床位从3696张扩容至7220张,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尽管如此,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指出,今年全球疫情规模超越往年的原因包括外部环境、气候、病毒型等多种因素,其中输入的病毒是印度洋流行株,特别容易被伊蚊传播。
张文宏在分析此次疫情传播速度较快的原因时表示,基孔肯雅热病毒的R0值通常为2左右,但因环境和人群基础免疫水平不同,某些地区样本检测结果显示R0值可达7左右,比登革热病毒高出2-3倍。这表明中国缺乏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导致病毒传播速度较快。然而,他同时指出,如果采取有效措施,目前南方部分地区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可阻止感染风暴进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
在防控方面,张文宏建议,后续的重点应放在扑灭蚊子孳生地,同时周边地区必须对疑似病人进行密切监测。此外,他还强调,在疫情过后必须立即展开当地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以明确此次感染覆盖的人群有多大,以及下次再出现新传染风暴的风险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但也有专家指出,人与人之间存在间接传播的可能性。例如,人在发病后2-5天内会出现高病毒血症,此时传染性较强,可能通过蚊虫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此外,隐性感染者虽无明显症状,却也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隐患。因此,对于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病毒通过蚊虫传播。
在个人防护方面,专家建议公众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清除蚊虫孳生地,如翻盆倒罐、清理积水、妥善处理垃圾等;二是使用防蚊设备,如纱窗、蚊帐、驱蚊剂等;三是避免在树荫、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长时间逗留,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同时,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
基孔肯雅热虽然目前以轻症为主,但其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公众应提高警惕,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共同遏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