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鲜感一过 生意变得不温不火
但生意并未像华豪预想的一炮而响后节节升高,他苦涩地笑语:“第一个月生意好得让我产生了错觉,结果空欢喜,还是太年轻。”
县城的人们热衷于消费新鲜感,但“火锅外卖”、“O2O”的点子如风过境只能热闹一时,火到家需要找到新的卖点。促销活动频频推出,传单印了一叠又一叠,生意却变得不温不火难回巅峰。
每天8点,华豪准时出现在门店,清算菜品数量,然后去菜市场买菜。回店后,就忙着洗菜剥蒜,直到中午接单送餐。员工晚上8点下班,稍晚些他也结束自己一天的工作。创业初始的激情逐渐褪去,华豪倍感无聊,“突然感觉学不到东西了”。
中午送餐结束至晚餐的几个小时,华豪一般待在店里上网,浏览36氪看创业故事,学生时代喜欢的体育杂志、时尚杂志也换成了商业期刊。他看到某些商业新闻会转发给我讨论,感叹“还是要多学多闯”、“还是想出去长长见识”。
10月份开始亏损
转折点发生在10月,火到家经营出现亏损。华豪想了很多办法挽救,但无济于事。思考缘由,他认为:“当时城里又新开了两家火锅店,包括一家自助火锅,概念新,生意全跑过去了。”华并不认可两家新店的味道,但落败的逻辑由此可寻。
华豪施计无果,萌生出停业止损的想法。但他不敢立即向“天使投资人”提出,害怕父母以为他是怕吃苦,所以不想做。直到火到家数月亏损不见起色,他才不得不提出停业的提议。华母明确表示尊重他的决定。2016年2月初,火到家暂停营业。
失败经验总结
“这儿不像大城市,味道做得好就能吸引顾客,你看城里的餐馆为什么每家都有四五个老板一起做,不是缺钱,而是每个老板背后都有一张关系网,这都是最重要的客源。只有几个老板的关系网拼在一起,生意才有保障。”
华豪意识到的是人脉变现,这在熟人关系占主导的小县城里是最流行的生意逻辑。“有时候你去吃饭,不是因为那儿真的好吃,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一份人情。”他颇为无奈,最初认为味道好、价格便宜、就餐方便就能赢得消费者,但县城里消费者和商户之间的关系并不纯粹,其中参杂了复杂的人情联系。对于刚走出象牙塔的90后创业者而言,玩转这种社会关系比创业本身更加艰难。
另外,华豪逐渐发现了自己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缺陷。“吃过的客人都说味道好,但有些客人就只点锅底,或者加个几个素菜,其他的菜都自己去买。锅底是三斤油一斤料,成本在45元左右,我为了实惠锅底38元卖出去基本是亏的。”
他评价当初的创业规划时面露倦意,与一年前创业初始的神彩大异:“如果当时能只是做火锅的外送平台没准还能做起来,只对接实体火锅店和消费者,做起来也轻松,等品牌做起来之后再切入火锅。当时想着能把外送和火锅的利润都赚到手,但还是没太想好。”
创业的收获
谈到创业的收获,华豪脱口而出的是“抗压能力”,一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在大大小小的决策点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从火锅店到配送的细节都切身体会到了吧,如果重新再来,不到一个月我就能做起来”。对他来说,暂停火到家并不意味着创业失败,只是绊了一下脚,还会重新出发。“我是一个忧伤的乐观主义者,做事的时候会忧虑这那,但是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是乐观的。如果这就害怕了,不再去创业,那这次经历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来源:中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