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富豪故事>

见福张利:三十年两次激流勇退只为死守一条产业链(4)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6-17 10:10:52

  在厦门啤酒市场,随着既定格局发生巨变,张利也“熬过了几年的市场培育期”,2001年后,雪津啤酒在厦门市场上显示了越来越强的竞争力,他的批发产业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但让张利“真正赚到大钱的”,则是源于雪津啤酒在资本市场上变了现。由于卖酒得力,张利成为雪津啤酒最得力的经销商之一,在股改阶段,张利和另外几家大经销商每家都有100万股的认购权,从而进入60.52%的非国有股份之列。

  当时的股权投资其实并不被看好。今天的张利回头去看昔日的这笔股权投资,更像是雪津啤酒给员工的一种福利,认购了一定数量的股权后,张利并没有太当回事,但回报让他相当惊喜,雪津啤酒整体卖给英博时,张利手中持有的股权投资获得了高额回报。

  凭着这笔收益,张利得以出手了不少对外投资,通过“讲好多少回报率,其它一概不管”的投资方式,这笔收益产生了“雪球效应”,这让他日后有足够雄厚的资本投入了便利店行业,并投建了即将投入使用的物流配送中心。

  2006年英博接盘后,如日中天的雪津啤酒在厦门市场实现了快速跑马圈地。“刚开始一个月卖不了200箱,那一年后一年能卖几十万箱。”

  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个时候,张利却被“微笑曲线”迷住,宣布洗手不干了。

  当张利把这个决定反馈给雪津啤酒公司时,雪津啤酒的老朋友都显示出一脸的惊讶:“你张利是不是鬼迷心窍了?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看到了收获,雪津刚变成一家外资公司,后面市场会越来越好做,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歇手不干?”

  尽管外人都看不懂他为何激流勇退,但张利还是异常果断地清盘了批发生意,用了两年时间退掉了尾货并结清了货款。

  多年后揭开其间迷底,张利经常会反问追问者:“难道要等到生存环境恶化的时候再退出?”

  “拉长成长期,避免过早进入衰退期,这是关键。”从前面两个“十年”的经验中,张利总结出,任何产品都有发展规律,都有一个从导入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乃至衰退期的过程。从过往的经历中,他深信自己对产品周期的规律是看透了的,不只是国内企业,其实国外企业也是如此,都有一个生死轮回的过程。如何让见福的青春期更长,这也是张利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

  第三个“十年”,张利把全副身心都放在了见福便利店事业上,但“企业像人一样,也怕老,怕得巨人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容易变得什么都不敢改变,不敢尝试。”他不希望如此,他亲自考察了国际国内的很多同行,边摸索边前进,边前进边完善,在“苦熬”了七年之后,便利店事业终于看到了回报。

  在前面的七年时间里,张利昔日的激流勇退一直很难被理解,而今天,那些昔日不看好甚至持批评意见的,开始转为羡慕,见福便利店已经变成了一个平台,从社会各界的认可中,张利知道,这一次又“熬”出来了。

  接下来的“十年”,张利希望带着见福的员工一起试水资本市场。“企业的成长其实就是员工的成长,员工的成长包括快乐、技能、收益这三个部分的稳步增长。”这是张利的理解,“不谈收入,只谈理想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也一定无法成就一个好的企业”。他希望用股权激励的方式,让每一位追随他的员工能分享到见福成长的红利。

  等到65岁,张利打算把事业交给接班人,到时,他将选择退休。

  砺志之道

  问道者:怎么理解核心竞争力?什么是管理?

  张 利:外人看得懂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别人学不走的。管理就是管事理人,管就是“制流程、订制度、带团队”, 理就是“做榜样、得人心、造梦想”。

  问道者:如何看待创新?

  张 利:鼓励创新就是要给钱、给人、给时间,允许试错。体量越大越不能战略失误,战术的失误是允许的,战术的胜利反而会拖向战略的深渊。追求步子太快是扯淡的事,日拱一卒、小步快跑,天天进步一点就行了,成长是需要年轮的,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

  问道者:怎么理解互联网+?

  张 利:在见福模式中,物流是核心、门店是基础、互联网是灵魂、电话是辅助。离开实体的互联网模式都是扯淡的,实体+互联网,可以让实体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提高实体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来源:道亦有道人物志 作者:谢嘉晟 )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