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租金高企,人力以及装修成本不断上升,产品创新能力缺乏,供应链紧张,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频出,让被寄予厚望的购物中心吸客利器——餐饮行业付出了“惨烈代价”。那究竟,各大餐饮集团在2015年的实际盈利情况如何?
小南国
多品牌战略布局成熟
小南国财报显示,2015年全年收入增长31.8%至20.352亿元,期内毛利增长35.8%至人民币14.054亿元,同时期内亏损为人民币0.948亿元。其中,2015年公司主营业务(包含慧公馆、小南国、南小馆三个品牌)稳健增长,总销售额上升9.3%,同店销售增长1.9%,门店营业利润达到8.4%(2014年为6.8%)。
小南国自2013年推行多品牌战略以来,始终着力于培养和引进多种最新的餐饮概念,并于2015年逐见成效。分别与日本知名餐饮集团俺の株式会社合作日式西餐品牌业务,2015年分别在香港兰桂坊和上海新天地开出了日式及法意餐厅;以及与美国知名餐饮公司Schussler Creative, Inc.合作引进The BOATHOUSE?美式主题餐厅;并且还引入由享有“美国加州第一名厨”之称的奥斯卡主厨Wolfgang Puck开创的同名美式西餐厅,首店于2015年下半年在上海新天地开业。作为上海迪斯尼度假区中迪斯尼小镇的租户之一,小南国旗下四大品牌“上海小南国”、“南小馆”、“The BOATHOUSE”、“Wolfgang Puck”也将入驻。
此外,公司与第三方创业人士合作经营奶茶铺品牌“米芝莲”,于2015年迅速发展。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已发放授权许可253家(其中已开154家),覆盖全国78个城市。
麦当劳
“战线”将集中二到五线城市
根据麦当劳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在201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由67亿美元下跌至5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1%;净利大跌32.6%至8.115亿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下滑了将近1/3。二季度营收下滑10%至65亿美元;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3.9亿美元下滑至12亿美元;同店销售额也下滑0.7%。三季度全球营收下降了5.3%至66.2亿美元,净利润增长23%至13.1亿美元。四季度营收下跌了3.5%至63.4亿美元,利润增长了10%至11亿美元。
总体来看,2015年全年麦当劳的销售额达254.2亿美元,同比减少7%。纯利润为45.293亿美元,下滑5%。剔除外汇影响后,销售额和纯利润分别增长3%和5%。
此外,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在早前曾表示,2016年新开的麦当劳餐厅将更多聚焦在二线到五线城市,未来的麦当劳餐厅将采取组合投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这种策略并不代表洋快餐在中国的战略趋势,而是麦当劳自身的发展规划。
同时,张家茵透露,麦当劳中国纳入全世界九大高增长市场之一,“中国是麦当劳的全球第三大市场。”据悉,中国内地是全球麦当劳开店最快的市场,目前有2200家左右麦当劳餐厅,仍按每年200-250间之间的速度增加新店,新增餐厅大部分由麦当劳自营。
呷哺呷哺
致力开发额外增长动力
根据呷哺呷哺公布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经审核年度业绩显示,期内集团收入为人民币24.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1%。税前利润为人民币3.23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3.7%;经调整纯利为人民币2.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5.1%,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及全面收入总额为人民币2.63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86.5%。
2015年集团共新开张100间餐厅,与年内整体餐厅网络扩张计划相符。本集团于2015年将餐厅网络扩张至黑龙江省及湖北省。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本集团于中国8个省份的39个城市,以及3个直辖市(北京、天津及上海)拥有552间直营餐厅。人均消费也由2014年的44.4元上涨至46.8元,翻台率则由2014年的3.8跌至3.4。
从地区经营情况来看,北京市场仍然是呷哺呷哺最主要的市场,各地营收除上海地区同比有所下降外,其他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各地人均消费有所增长,同店销售额,则除了天津地区小幅上涨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上海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0.4%,全国的同店销售额平均下滑4%。呷哺呷哺方面对同店数据下滑的解释为,“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从而导致消费者外出用餐的可支配消费较为谨慎”。
展望未来,集团将以快速休闲火锅业务为基础,致力开发额外增长动力,包括“呷哺小鲜”外卖业务、呷哺呷哺2.0餐厅升级及针对中高端市场的第二个品牌概念“凑凑”。同时集团将扩张餐厅网络,巩固在现有市场的领导地位并加强业务渗透,把在深圳开设餐厅作为拓展华南市场的起点。
百胜餐饮
中国市场业绩不稳
根据百胜餐饮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在201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近4%,净利润为3.62亿美元;按品牌划分,塔可钟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9%,肯德基增长8%,必胜客增长2%。第二季度,集团营收为31亿美元,低于上一年同期的32亿美元。第三季度,大中华区同店销售增长2%,然鉴于受福喜事件影响同店业绩大幅下滑14%,营业额复苏仍然趋缓。第四季度,公司总体营收下降1.2%至39.5亿美元,中国同店销售增长2%,中国肯德基品牌同店销售增幅为6%。
而早在去年10月,百胜就宣布拟在2016年底将集团分拆成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百胜中国和百胜餐饮集团,分拆后的百胜中国计划以无显著债务的财务结构独立出来,投资自身业务,将成为百胜餐饮集团在中国内地的特许加盟商。
从旗下品牌的市场表现来看,如果算上计划开业的塔可钟及只在上海有一家的Atto Primo,目前百胜在国内有肯德基、必胜客、东方既白、小肥羊、塔可钟、Atto Primo等品牌。福喜事件让肯德基、必胜客受到不小冲击,直到去年四季度,肯德基的销售才稍有起色,实现了6%的同店增幅,必胜客则依然不甚理想。
全聚德
推进大众路线
根据财报显示,全聚德2015年全年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0.39%;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43%。虽然增幅并不明显,但相比近年来的下滑趋势,全聚德2015年的表现可以说是企稳回升。
从整体来看,北京地区的全聚德门店依然是全聚德的营收主要来源,为了巩固北京市场及拓展华东市场,全聚德今年新开的6家直营门店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华东地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直营门店将主要以八百到两千平方米的小型门店为主。并且,在今年,全聚德的重点布局之一就是Mini小店和原有大店改造成小店。
此外,在全聚德的规划中,今年还有一项新增业务,就是正式上线外卖平台小鸭哥。这项业务已经在重庆试行半年多,今年4月将全面上线。据悉,小鸭哥主要提供针对写字楼白领的正餐,包括午餐和晚餐,在物流配送方面将采取自配送以及和百度外卖合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