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一杯冰饮不仅是消暑的必需品,更是商家们掘金的利器。从便利店到街头小摊,从高端品牌到平价连锁,冰饮市场正悄然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几块钱的冰杯,看似不起眼,却在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和消费欲望的博弈。
冰杯的兴起,是夏日经济的一次重要转折。过去,冰块多为餐饮店的标配,价格低廉,甚至免费提供。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和便捷性的追求,冰杯逐渐从“配角”变成了“主角”。如今,便利店里的冰杯价格从几元到接近十元不等,甚至有人调侃“一杯冰杯要价9块,不如去抢劫”。这种“小而美”的消费模式,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清凉的渴望,也成为了商家们新的利润增长点。
冰杯的火爆,离不开品牌和渠道的推动。蜜雪冰城、农夫山泉、罗森等品牌纷纷加入战局,推出自有品牌的冰杯产品。例如,蜜雪冰城推出的“雪王冰杯”仅售1元,凭借高性价比迅速抢占市场。而便利店则通过与饮料、咖啡等产品的组合销售,进一步提升了冰杯的消费场景。据《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品类连续两年消费增长超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耗48杯,远超咖啡的年人均饮用量。这一数据背后,是冰杯在年轻人中的广泛普及和高度依赖。
冰杯的利润空间令人咋舌。据一位江苏昆山的大哥分享,他通过卖绿豆沙冰,每天能卖出5000杯,每杯成本仅1.5元,利润高达7毛钱。而在便利店,冰杯的售价通常在3.5元至9元之间,而成本却低至1元。这种“低成本、高溢价”的模式,使得冰杯成为夏季最暴利的生意之一。此外,冰杯的制作和销售门槛低,适合小本创业,因此吸引了大量创业者进入这一领域。
然而,冰杯的火爆也带来了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担忧。过去,一些黑工厂使用过滤后的自来水甚至湖水制冰,甚至在冰中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等,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虽然近年来监管趋严,但冰杯市场的规范化仍需时间。消费者在追求清凉的同时,也应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冰杯的流行,也反映了夏季消费的降级趋势。在钟薛高的“雪糕刺客”风波后,高价冰品逐渐被平价替代。如今,4元一杯的柠檬水、1元的冰杯,成为年轻人的主流选择。这种趋势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负担,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蜜雪冰城推出的4元柠檬水,不仅价格亲民,还通过自有柠檬基地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冰杯的火爆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冰杯的生产、包装,到冰块的供应、配送,再到冰饮的搭配销售,整个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例如,农夫山泉推出的水溶C100饮料,正是为了配合冰杯的使用而设计的。此外,冰杯的流行也催生了“自制冰饮”这一新兴消费趋势。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用户纷纷分享自制冰饮的创意和配方,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
冰杯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夏季经济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必然结果。从低成本、高利润的商业模式,到满足年轻人对清凉和个性化的需求,冰杯正在成为夏季消费的“新宠”。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冰杯的食品安全、价格透明度等问题也亟待解决。未来,冰杯能否持续火爆,将取决于商家能否在利润与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
BAT三巨头:互联网相关技术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大势 近日,马云、马化腾已相继发表公开信,分别指向新制造和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而李彦宏也发表观点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了,BAT三巨头不约而同地弃网向实。 相关信息显示,BAT弃网向实,最看重的依然是技术的第一推动作用。10月23日,马...【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