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朝阳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群老年“暴走团”在路中央拦截消防车和救护车,拒不让行,引发网友热议。据网友爆料的视频显示,当两辆消防车和一辆救护车试图通过时,暴走团的老人拒绝让行,导致双方陷入僵局。最终,救护车不得不让路给暴走团的老人。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暴走团”无视公共安全的行为,也反映出执法部门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的两难处境。
警方对此事进行了回应,表示这属于个人素质问题,建议组织进行批评教育,但不会进行处罚,因为大部分参与者是老人,人数众多,难以处理。然而,这种“批评教育”式的回应,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暴走团”屡禁不止的问题。事实上,类似的“暴走团”事件在全国多地频发,不仅影响交通秩序,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早在2021年,山东临沂就曾发生一起因“暴走团”违法行走导致出租车撞倒多名晨跑市民的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警方通报称,涉事司机已被刑事拘留,而“晨跑队”因前方道路施工占用机动车道行走,同样存在违法行为。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暴走团”行为绝非小事,而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
“暴走团”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部分市民缺乏公共意识,认为“锻炼身体是个人自由”,可以随意占用公共资源;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执法部门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导致“法不责众”的现象愈演愈烈。例如,青岛曾为保障“暴走团”安全,分时段封闭部分道路供其通行,引发社会争议。尽管警方表示此举“于法有据”,但此举无疑向公众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只要人数多、抱团强,违法行为也可以被容忍。
事实上,暴走团的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有市民反映,一些“暴走团”成员横穿马路、不看红绿灯、不走人行道,甚至在机动车道上跑步,给正常交通带来极大困扰。更有甚者,一些“暴走团”还手持喇叭、大声喊口号,噪音扰民,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面对这一现象,专家建议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既要引导公众进入合法、安全的运动场所,也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确保公共秩序不受干扰。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暴走团”的行为边界,避免其以“健身”为名行“违法”之实。
暴走团“霸道”成风,不仅影响交通,更威胁公共安全。警方回应“素养问题,难罚”,看似合理,实则无力。唯有加强法治宣传,提升公众公共意识,才能真正遏制此类行为的蔓延,让城市道路回归秩序与安全。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