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或走或卧,傲娇的眼神对那些贴在玻璃外的脸不屑一顾。
橱窗里面有独立的通风系统,这让咖啡馆里的空气保持清新的咖啡香。
沙发上也没有猫咪们脱落的毛。
这种“猫咪橱窗”的形式,既保证了咖啡馆的清洁,也增加了观赏性。
熟客们会捡着合适的时间光顾。
每个下午,店主“毛毛”李世红和“龙龙”马向龙会允许客人与黑猫们有半个小时的亲密接触。
在这里,不能捉猫,不能将他们举起来,不能喂食,也禁止那些不知轻重的熊孩子走近它们。
他们为人与猫的互动设定了规则,并贴在橱窗上,来提示那些企图破门而入的姑娘们。
4、衰退的猫咖
即便不断有顾客为店里的黑猫而来,马向龙依然为黑猫咖啡的经营发愁。
咖sir走访的几家猫咖,大都面临一些相似的问题:
经营一家有猫咪的咖啡馆,店面面积通常都比较大,员工数量也较多。
尽管有些猫咖会强制收取最低消费,但仍然面临着经营困境,尤其对那些花大价钱购买品种猫的咖啡店。
一位咖啡馆主告诉咖sir,他之前也开过猫咖,但半年后放弃了。“猫咪们每天都被玩来玩去,变得脾气很急躁。实在不忍心看到它们这个样子。太不人道了。”
除了经营压力、猫咪健康、店内卫生等原因,一些猫咖已经因为“卫生许可证”、“猫未经检疫”等原因被工商局责令整改或关店。
另外,挠伤顾客被要求赔偿,也是猫咖馆主不得不面对的风险。
据咖sir了解,在北京近两年关掉的猫咖,已经不止10家。
一位咖啡品牌投资人告诉咖sir,猫咖更多体现的是个人偏好,资本基本不会考虑进入猫咖这种风险系数大的商业模式。
即便在起源地台湾,兴盛一时的猫咖也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号称世界第一家猫咖的Café&Cats馆主表示,随着经济形势的走弱,台湾的猫咪咖啡馆也越来越少了。
在日本,前些年出台的一项动物保护新规定,要求猫咖等公开展示动物的场所必须在晚上8点关门,让很多猫咖陷入经营困境。
尽管在商业经营上面临诸多问题,但对基数庞大的“猫奴”们来说,猫咖依然是最美妙的所在。不是吗?(来源 : 咖门 作者 : 咖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