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如果和小强一起玩,你知道自己的安全水位吗(供应链博弈)
刘强东讲话的本质,就是希望线下实体零售商能够把线上销售100%放到京东这个渠道上来。
问题是,京东的订单,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实体零售时代,无数人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沃尔玛的订单是越多越好吗?
看看这个:
这是很早以前的消息了,但是这样的供应链博弈故事,永远都在上演。其实不仅是在沃尔玛 ,公允的说,沃尔玛也好家乐福也好,只要你是大超市的供应商,你都得有这个意识:巨无霸的订单,绝不是越多越好,你得找到自己的安全水位。
这个水位具体是多少,和行业有关,有个和大超市合作多年的优质水果供应商说过,他们不会让一家超市的订单超过50%,无论多么诱人。
这么做,并不是这些伴随沃尔玛家乐福成长的供应商们忘恩负义,而是,沃尔玛们本来就会定期更新自己的供应商目录。一旦你被updateL了,如果当时你已经把全部身家希望压在这一家渠道上,那么你只有等死了。别说全部,如果沃尔玛的订单占到你的订单70%,一旦你对它形成依赖了,它又不要你了,也是死。因为你很难再短期内找到同样量级的接盘者。
而这些被调整出去的供应商,有时候并不是做的不好,仅仅是难以跟上大零售持续降低成本的步伐。
说实话,沃尔玛还算是好的,你总可以去找家乐福,永辉,还有大润发,最惨的是宜家的供应商。宜家这种模式的卖场全球没有可以匹敌者。但是宜家也在持续降低着自己的成本。所以,后来中国出现了宜家供应商报团成立品牌,模仿宜家自立门户的新闻,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了供应商联盟,还有一种常用的对策,就是自建专卖店。这种做法也是有争议的,连锁卖场也会说,为什么要自建呢,为什么不投入我的怀抱呢?最典型的争议事件,就是格力坚持自建渠道,甚至一度多年退出国美卖场。渠道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价值的体内循环,效果也不错。但是自建渠道也有一些前提条件,比如你的品牌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像格力,基本上在空调领域是多年独占鳌头的地位。第二,你也要有足够丰富的产品线,足以支撑一家门店的展示。第三,就是自有渠道的铺货能力和供应链反应速度足够快。
对于沃尔玛、京东这种追求大而全的销售商而言,它注定不可能每个品类都很强,越是市场潜力巨大的细分品类,越有可能切走它的蛋糕。随手举个例子,比如宠物食品,真正养猫养狗很久的,有多少人会在沃尔玛购买那种最低端的猫粮狗粮呢?目前宠物食品没有特别出色的品类杀手级的平台,但是却给了很多宠物淘宝店机会。再比如,烟酒类商品,酒类商品在沃尔玛不算一个小品类,但是线下的酒类专卖店,线上的酒类电商,很多都活得不错。
最后说一句,电商电商,很多道道不离商业的本质,零售的初衷,多读读书,就不会轻易去忽悠人和被忽悠了,比如《富甲美国》。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