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富豪故事>

华人首富李嘉诚:做人胜过做生意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3-29 18:18:10

  亚洲首富李嘉诚1928年生于广东潮州一个贫困家庭。1939年6月,为躲避战乱,李嘉诚跟随父母从广东潮州逃亡到香港投奔舅舅。不久李父病故,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14岁的小嘉诚不得不放弃学业,到舅父的钟表公司打工。

  1947年,李嘉诚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他白天忙于奔波,晚上则翻阅在旧书店买来的书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反复学习语言技巧。1948年,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20岁的李嘉诚被破格提升为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长江塑胶厂”。办厂初期曾出过质量事故,几乎把李嘉诚逼到绝境。他的母亲了解到儿子的困境后,把他叫回家告诫他:“生意场上自古讲的是信义二字,做好了这两个字也就做好了人啊!”从此以后,李嘉诚牢记慈母的教诲,重新树立“长江”的形象。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了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1957年,李嘉诚在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杂志时,无意中看到一则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这则消息使李嘉诚意识到: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揣着求知的欲望,李嘉诚来到了意大利。为了学习到产品技术,他应聘到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最终“偷艺”成功。回到香港后,他立即组织技术力量研究新产品生产工艺,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

  一天,一位欧洲客商前来订货,由于数量太大,客商提出要有一家大企业作担保。李嘉诚没能找到担保人,但他太想做成这笔交易了。于是,他与设计师通宵达旦,连夜设计出9款样品,并告知外商实情。客商被他的诚恳执着感动,放弃担保的要求,同意签下这宗业务。

  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超过1000万港元,塑胶花为李嘉诚赢得了平生的第一桶金。1964年,长江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得到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在塑胶花生产如日中天时,李嘉诚清醒地意识到没有永远的晴天,风暴会随时来袭,果断转投生产塑胶玩具。不出所料,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他的玩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却大显身手,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成为商界的佼佼者。

  有了大把的资金以后,李嘉诚大力发展地产事业,并进军股市。在顺利入主“和黄”后,他用心经营,不出几年就将它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晋级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跨国企业。进入2000年后,李嘉诚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两次登上世界十大富豪排行榜,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杰出企业家称号。

  李嘉诚年少时被迫随着父母逃难到香港到如今的华人首富,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靠个人的刻苦好学、立志高远、善良做人、诚信经营得来的。李嘉诚创造的神话正好佐证了这个道理:做生意首先要学会做人。(来源:许昌日报 记者 阴玉钦 整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