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拜尔斯道夫:48.7亿
拜尔斯道夫的2015年在妮维雅和优色林品牌的推动下,也过得比较顺。据其最新财报显示,2015年拜尔斯道夫公司销售额达到486.6亿元,营业利润为69.8亿元,税后净利润则为48.7亿元。拜尔斯道夫还预测,2016年有机销售额将增长3%至4%。
其中,拜尔斯道夫个人消费品业务的销售额为403.4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56亿元。
6、爱茉莉太平洋:37.1亿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去年过得喜滋滋的。从其2015年财报来看,不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额,都在不小的量级上实现了大幅的增长。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实现销售额311.4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20.1%;而在营业利润方面,也大幅增长看38.6%,达到50.2亿元。
在过去一整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捞着了37.1亿元的净利润额,比去年增长了35.5%。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对韩妆文化的热捧也是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业绩大幅增长的重要引擎。得益于韩剧等文化节目向中国的输出,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甚至不需要花费太多广告费用,就能让许多的中国女性成为旗下兰芝等品牌的死忠粉。
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化妆品事业销售额达到70.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44.4%。对此,爱茉莉太平洋强调,中国是爱茉莉太平洋海外市场中的重要引擎与中坚力量。此前曾有业内人士做出预计,2015年爱茉莉太平洋在华的总销售额应该超过40亿~45亿元人民币左右,比2013年的数据翻番。
7、科蒂:20.2亿
我们还得采取与宝洁一样的办法来对待科蒂公司的2015年度销售数据。2015年7月1日至12月31日(2016财年的前两个季度),科蒂公司的销售收入为151.2亿元,低于2014年同期的158.9亿元;营业利润为16.7亿元,逊于2014年同期的21.8亿元;归属公司净利润为13.7亿元,高于2014年同期的10.2亿元。
综合全年,科蒂2015自然年的数据是这样的:
在2015财年,科蒂公司实现了约319.8亿元的销售收入,并达成了16.7亿元的净利润。综合来看,2016财年开局也是喜忧参半,一方面销售收入同比细化,另一方面却有近11亿元的净利提升。
科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受到外界质疑,它此前曝出要收购宝洁旗下数十个品牌。在最新一个季度,科蒂公司的营业利润还不到7元。不过,这是因为科蒂收购宝洁品牌的并购交易相关费用花了3.3亿元。之前更惨,在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最后一个季度,科蒂的净利润只有1.9亿元。
8、资生堂:13.4亿
根据资生堂2015财年(本土市场是2015年4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海外市场则是统计1-12月份全年)审计报告,得益于中国消费者在日本的爆买(中国人去日本买资生堂,而资生堂在中国销售额却基本持平),报告期间资生堂公司共录得440.3亿元的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录得64.8%的大幅增长至21.7亿元,净利润则为13.4亿元。
整个2014财年(调整后,即2014财年按照与2015财年相同的时间区间来统计),资生堂的销售收入为390.9亿元,净利润为15.9亿。调整之后,资生堂在2015年同比实现了12.6%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但净利润却赶不上2014年。
当然,这个是有原因的,2014年资生堂出售了2个护肤品牌,这直接拉高了2014年的净利润额。所以,从这其中并不能看出资生堂盈利能力下降还是啥的。
此外,资生堂预期2016财年(本土和海外市场都统计2016年1月-12月)净利润为16.1亿元,虽然预期增幅达到20%,但相比上面那个同属于亚洲的化妆品公司,在速度和总量上还是差着一截。(来源:化妆品观察 作者: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