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医学生飞机上救人被网友质疑,勇敢行为引发社会热议

2025年07月27日 12:07:5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近日,武汉大学一名大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孙毅杰在从武汉飞往新疆的航班上,面对一名突发不适的乘客,挺身而出,协助机组人员进行初步急救,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然而,他的英勇行为不仅赢得了网友的广泛赞誉,也引发了关于非专业医学生是否应参与急救的讨论。

  7月19日,孙毅杰在回家的航班上听到广播寻医,毫不犹豫地前往查看情况。当时,一名女性乘客感到头晕、手脚发麻,情况较为严重,飞机因此备降。孙毅杰初步检查了她的脉搏和神志状态,发现其生命体征不稳定,判断存在较大风险。随后,机组人员为她喂了糖水,并拿来氧气瓶和急救箱,孙毅杰协助她吸氧并监测生命体征,最终患者逐渐恢复。

  武汉大学在事后发文表扬了孙毅杰的义举,称其“用行动证明了医者的仁心”,并呼吁更多人关注公共场合的急救能力。然而,这篇文章发布后,网络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许多网友对孙毅杰表示敬佩,认为他展现了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质疑,认为他作为大二学生,缺乏执业资格和临床经验,在飞机这种抢救手段有限的环境中,施救行为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面对质疑,孙毅杰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称,自己并不后悔,也没有后怕。他认为,在飞机上最严重的情况是呼吸心跳骤停,这种情况他无法处理,也不需要在飞机上紧急处理。他强调,飞机上需要做的主要是稳定生命体征,只要掌握基本操作原则和动态观察,是可以尽力而为的。

  孙毅杰还表示,他所在的学院有临床导师制度,刚入学不久就跟随导师在医院急诊科实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坦言,正是因为了解这些知识,他才有勇气站出来帮助他人。但他也提醒其他医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出手,以免将自己和他人置于危险之中。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公共急救体系的关注。许多网友呼吁,应加强公共交通工具的急救设备配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医生和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施救权利。同时,也有观点认为,社会应鼓励更多人学习急救知识,提高全民急救意识,从而在关键时刻发挥更大作用。

  孙毅杰的勇敢行为无疑为社会注入了一股正能量,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见义勇为并非简单的“好人主义”,而是需要专业知识和心理准备的复杂行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人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为这些勇敢者提供更完善的保障和支持。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