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8时至25日8时,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遭遇强降雨天气,累计降雨量达到253.6毫米,局部地区最大降水量高达448.7毫米,出现在塘湖镇仁义庄村,最大小时雨强为98.1毫米/小时。面对严峻的汛情,易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人员对危险区域进行排查,并有序转移群众,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7月25日8时,全县共转移群众636户1584人,目前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此次转移工作由当地政府牵头,联合消防、公安、医疗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确保转移过程高效、有序。在转移过程中,工作人员还积极安抚群众情绪,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易县部分区域出现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和基础设施受损情况。例如,流经易县县城的北易水河段因洪水暴涨,导致易河庄大桥桥体东部出现垮塌,短短几秒钟内桥体西部似多米诺骨牌般被冲毁。此外,电力线路也受到严重损毁,涉及近半个县城的区域一度停电,国网易县供电公司紧急抢修,于当日12时47分恢复供电。
为应对此次强降雨带来的影响,清西陵景区紧急闭园,并通知第三方购票平台退票,同时组织职工在危险区域和路段设置警示牌和警戒线,专人值守,确保游客安全。此外,当地政府还组织了5000余名干部群众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包括清理道路、搭建临时避难所、运送救援物资等,展现了“干群联动”的强大凝聚力。
此次强降雨事件再次凸显了气候变化对山区地区带来的潜在风险。专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这对山区的防洪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严峻挑战。
在此次转移工作中,易县人民表现出高度的团结和互助精神。许多群众在接到转移通知后,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一些村民甚至主动帮助邻里乡亲,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转移。这种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
易县此次强降雨事件虽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得益于政府的及时响应和科学部署,未造成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未来,当地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治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易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