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莘村村委会发布通知,号召全体村民在当天下午6点统一在家点燃蚊香,以配合村委开展的户外消杀行动,共同防治蚊媒传染病。这一举措旨在应对近期广东地区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该疾病由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虽无直接人传人证据,但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潜在危害。
据报道,截至7月23日19时,佛山五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195例,其中顺德区占比较大,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等区域。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村委会不仅组织了集中消杀,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村民普及防蚊知识,呼吁大家翻盆倒罐、清理积水,并建议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电热蚊香片或电蚊拍等防蚊措施。
此次行动不仅是一次防疫措施的落实,更体现了基层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密切合作。村委会表示,希望通过集体行动增强村民的防蚊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防蚊氛围。此外,专家也提醒,个人在外出时应穿着浅色长袖衣物,裸露皮肤需涂抹含避蚊胺和避蚊酯的驱蚊产品,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停留。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广东多地因蚊虫滋生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频发,如2014年羊城晚报记者走访的调查中发现,部分乡村缺乏纱窗设施,村民普遍依赖点蚊香来驱赶蚊虫。然而,蚊香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2012年清溪镇发生一起因点蚊香引发的火灾事故,造成一名9岁男孩死亡;2014年南宁某居民家中因孩子点蚊香引发大火,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在使用蚊香的同时,必须注意安全,避免引发火灾。
尽管如此,蚊香在乡村生活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些传统村落中,点蚊香不仅是驱蚊手段,也是一种文化习惯。例如,在2017年的一篇乡村记事中,母亲会在孩子睡前点燃蚊香,以确保孩子能够安稳入睡。而在一些地方,村民还会通过“做蚊烟”的方式集体驱蚊,形成一种独特的乡村文化。这种传统做法虽然有效,但也暴露出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平衡传统防蚊方式与现代安全措施之间的矛盾。
为了确保此次防蚊行动的安全与效果,村委会还特别强调了通风与清洁的重要性。村民在点燃蚊香的同时,应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有害气体积聚。同时,村委还建议村民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此外,对于蚊虫较多的地区,如低洼潮湿的环境,建议采取更有效的防蚊措施,如安装纱窗、使用电蚊拍等。
此次北滘镇莘村的行动,不仅是一次防疫措施的实施,更是对村民健康意识的一次提升。通过集体行动,村民不仅能够增强对蚊媒传染病的认识,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防蚊习惯。正如一位村民所说:“以前我们只是被动地等待村委通知,现在我们主动参与,感觉更有责任感。”
在当前广东蚊虫高发的背景下,北滘镇莘村的这一举措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科学防蚊的多维度策略,有望有效遏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