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在线票务平台的迅速发展,演唱会、电影、机票等领域的购票服务日益便捷,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退款难、霸王条款、虚假宣传等问题频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期,央视再次曝光了部分票务平台在退款问题上的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央视报道,部分二级票务平台在消费者购票后,即使未出票或未成功购票,仍以“服务费”、“配票失败”等理由收取高额费用,甚至拒绝退款。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违背了市场公平交易的原则。例如,有消费者反映,在抢票失败后,平台以“系统繁忙”为由拖延退款,甚至有消费者被拖欠退款长达半年之久。类似的情况在大麦网、摩天轮票务等平台也屡见不鲜,消费者投诉量居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平台在退款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推诿和拖延行为。例如,大河票务网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曾以“正在退款中,请耐心等待”为由,拖延退款时间长达数月,甚至在消费者报警后才勉强处理。而客服人员的态度更是令人震惊,面对消费者的质疑,竟表示“可以报警啊”,显示出平台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除了退款问题,部分平台还存在票价不透明、虚假宣传等问题。例如,有消费者反映,某平台在售卖演唱会门票时,将低价票冒充高价票,甚至售卖假票,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了高额费用。此外,一些平台还通过设置复杂的退改签规则,变相限制消费者的退款权利,甚至在未出票的情况下收取高额退票费。
针对上述问题,央视多次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在线票务平台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同时,也呼吁消费者在选择平台时,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票务机构,避免因小失大。此外,消费者在遇到退款问题时,可以通过拨打1234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发起民事诉讼或进行刑事报案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然而,尽管消费者维权意识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困难。例如,部分平台在接到投诉后,往往采取“踢皮球”策略,将问题推给其他部门或平台,导致消费者投诉无门。此外,一些地方警方在处理消费者报警时也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维权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票务平台的监管力度,出台更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平台自身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退款机制,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行业自律,提升服务质量。
总之,票务平台退款难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影响整个行业的顽疾。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推动票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BAT三巨头:互联网相关技术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大势 近日,马云、马化腾已相继发表公开信,分别指向新制造和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而李彦宏也发表观点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了,BAT三巨头不约而同地弃网向实。 相关信息显示,BAT弃网向实,最看重的依然是技术的第一推动作用。10月23日,马...【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