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68亿出手 中国第一高楼迎转机,该项目有望重新焕发活力

2025年07月22日 17:02:05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停工、两次法拍流拍后,曾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项目,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据南都·湾财社记者孙阳报道,深圳有关部门拟以68亿元总价收储世茂集团旗下“深港综合体项目”的12宗地块,这一方案的推进,为项目带来了新的希望。

  该项目曾是深圳地标性建筑的象征,计划打造一座高达630米的摩天大楼,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高楼”。然而,由于世茂集团资金链断裂,项目自2022年起陷入停滞状态。中信信托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融资方之一,早在2022年就因项目资金兑付困难而提起强制执行。尽管曾多次尝试通过拍卖等方式处置资产,但均未成功。

  此次政府介入收储方案,不仅为项目提供了明确的出路,也为相关各方提供了法律和经济上的保障。根据协议,新不动产权证注销后2个月内将签订正式补偿协议,补偿款将分阶段支付,其中2个月支付15%,半年内支付35%,剩余部分将在2027年1月31日前付清。这一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信信托及投资人的担忧。

  然而,世茂集团对这一方案仍持保留态度。世茂方面表示,68亿元的补偿金额远低于12宗土地原价值的三分之一,且偿付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其预期。因此,世茂建议中信信托、投资人与政府三方共同协商,探索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如退地退款或调整项目规划后再行开发,以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多个城市也曾有过类似的“第一高楼”梦想。例如,武汉世贸中心计划建成438米高的双子塔,成为武汉新的地标;北京国贸三期则以330米的高度成为北京第一高楼;而上海中心大厦更是以632米的高度,稳居中国第一高楼之位。这些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市场的认可。

  相比之下,深圳的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虽然一度被视为“中国第一高楼”的有力竞争者,但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如今,在政府的介入下,该项目有望重新启动,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这也反映出当前政府在推动城市更新、化解房地产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外,其他城市也在积极打造地标性建筑。例如,珠海巨人大厦在烂尾28年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总投资达55.48亿元,计划于2029年完工。这些项目的重启,不仅为城市面貌带来了改变,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的转机,不仅是该项目本身的胜利,更是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随着补偿协议的逐步落实,该项目有望重新焕发活力,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希望。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