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演出市场的持续升温,热门演唱会、体育赛事门票一票难求的现象愈发突出。部分“代抢票”服务打着“专业抢票”“快速购票”的旗号,实则暗藏诈骗风险,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和隐私泄露的隐患。
“代抢票”服务主要分为人工代抢和“科技”代抢两种形式。人工代抢的组织人员通常在多个设备上手动操作,以提高抢票成功率;而“科技”代抢则利用技术手段在平台开放瞬间快速递交请求,看似高效,实则存在高风险。这类服务往往以“高价代抢”为诱饵,诱导用户支付高额费用,最终却无法成功购票,甚至导致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和贩卖。
警方多次提醒公众,不要轻信所谓的“抢票软件”,也不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交给他人有偿或“无偿”代买。一些不法分子潜伏于粉丝群内部,制作高仿网站,精心设计骗局,诱导用户输入身份信息并多次付款,最终以“订单超时”为由要求继续支付,造成财产损失。此外,一些山寨12306网站也层出不穷,用户一旦在这些网站上“购票”,往往面临资金被骗的风险。
近期,多地警方通报了多起因“代抢票”引发的诈骗案件。例如,一名高中生小萌在某明星粉丝群内被人私信,称有渠道能帮助购票,诱导其点击不明链接并输入身份信息,最终被骗近千元。类似案件频发,反映出“代抢票”诈骗的高发态势。对此,警方建议公众选择正规票务平台购票,避免通过不明来源的网站或个人购票,以保障自身权益。
除了“代抢票”诈骗,近年来还出现了以“谷子”(动漫周边商品)为幌子的新型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资金有限的特点,以低价诱导其购买“谷子”,再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公检法人员恐吓未成年人,要求其转账以消除所谓的法律责任。这种诈骗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还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网络活动引导,及时报警并提供骗子信息,协助警方侦查。
为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各地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积极开展反诈宣传活动。例如,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在中秋节期间,通过“以案说法+猜反诈灯谜”的形式,向大学生们揭示了当前网络安全热点问题,包括演唱会门票诈骗、网恋诈骗、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等,提升了高校新生们的防范意识。类似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形成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公众应保持警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首先,应选择正规渠道购票,避免通过不明来源的网站或个人购票;其次,不轻信“抢票软件”或“代抢票”服务,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未知软件;最后,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并保留我搜索到的资料,以便警方追查。
“代抢票”陷阱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网络诈骗链条,不仅涉及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引发财产损失。公众应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票,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便捷、安全的购票体验,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BAT三巨头:互联网相关技术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大势 近日,马云、马化腾已相继发表公开信,分别指向新制造和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而李彦宏也发表观点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了,BAT三巨头不约而同地弃网向实。 相关信息显示,BAT弃网向实,最看重的依然是技术的第一推动作用。10月23日,马...【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