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壹
在“淘宝商城”之后,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室好几年都没孵化出什么成功的大项目。它就跟阿里巴巴一样,陷入了稳定和平静当中。
人们的目光都放到了天猫和支付宝上面,放到了每年的“双11”狂欢上。那种巨大的数字变化使人们兴奋,多巴胺瞬间抵达峰值。
有个阿里软件的项目曾经在马云的“小黑屋”里关过,但它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成功。
即将前来关小黑屋的,是菜鸟网络。它的出现,是因为物流已经成为了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桎梏,当“双11”开始出现爆仓的时候,菜鸟的诞生就迫在眉睫了。
马云、张勇和童文红进行顶部设计。段浩(师恩)带着一个小组去执行封闭。2013年4月1日,段浩和熊健搬进了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
2012年“双11”出现的“爆仓”毫无疑问刺痛了马云。11月12日,他便开始在阿里内部启动一个“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CSN),由童文红带领一个团队主导。
那一天他和张勇、童文红带着集团置业部的几个人,以及后来菜鸟的几个大股东,在上海外滩的兰心会所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他们试图探讨出解决中国物流问题的一个路径。
2013年3月,有一个省的主要领导到阿里巴巴考察,希望阿里巴巴过去投资。马云接待了他们。
段浩借这个机会跟马云说:“马总,好像我们阿里有个传统是要进湖畔花园的,很重要的项目还是要去湖畔花园孵化一下。我们这个CSN项目,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好象也很重要,我们是不是也去沾沾仙气孵化一下?”
马云说:“好啊,你明天跟我秘书联系,没问题,马上给你安排。”
第二天,段浩跟马云秘书联系了,4月1号就搬进了湖畔花园。搬的那天,熊健跟段浩说:“4月1号,愚人节啊,我们愚人节进去是不是不太好?”段浩说:“没什么不好嘛,择日不如撞日。”
段浩他们在湖畔花园关了两个多月“小黑屋”。他们关“小黑屋”的时候,菜鸟网络宣告成立。没有人知道菜鸟网络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就连马云、张勇、童文红这些菜鸟的主导者也不知道。
菜鸟的名字是马云起的。有一次他们一起讨论新公司名字,有人提议用“闪豹”,因为豹子很快。马云觉得这个名字像个镖局。后来又有人说,既然有天猫了,我们干脆叫“地鼠”吧。可是这名字也太难听了,谁愿意未来自己被称为地鼠公司CEO啊?
马云说:“我想到了一个名字,菜鸟。”
大家一听直摇头。
马云说,我们谦虚一点,低调一点没什么不好,我们确实是在物流行业是新兵,叫菜鸟我觉得也名副其实,大家的期望也不要太高,实事求是,我们姿态低一点,我们谦虚一点,叫自己菜鸟。另外,公司名字跟小孩名字一样的,你叫着叫着习惯了,今天觉得菜鸟很怪,叫个两年觉得很好了。
菜鸟就这么诞生了。
菜鸟在湖畔花园关“小黑屋”的,有六七个人。他们在湖畔花园主要的事是开会,不断务虚,不停地给菜鸟设计蓝图。墙上挂着阿里巴巴创业的各种照片。马云在进门的墙上写着“发展就是硬道理!”。历史冷冷地摆在那里,前面是淘宝、支付宝、阿里妈妈和天猫商城的故事,一个个成功的故事。他们感到了压力。
与其他项目不同,他们不是技术人员,也没有产品,甚至没有完整的思路。他们只是一个执行小组,别人执行的是项目开发,他们执行的是思考。他们只能不停地去冥思苦想,去讨论和争论,去不断地否定自己、否定他人,努力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
所有的路径都错综复杂,他们也不知道究竟哪一条路该先往下走。中间马云和童文红给他们开了一次会,给他们讲菜鸟的愿景,讲对他们的期望。
段浩他们很快就搬出了湖畔花园。
今天的菜鸟网络,已经在童文红的带领下,已经成为了阿里巴巴电商业务决胜的关键力量。
童文红工号116。2000年4月26日,阿里巴巴从湖畔花园搬到华星科技大厦。那一天,是童文红去阿里巴巴面试的日子。
拾贰
2014年5月26日,“疯子”无招带着六个人来到了湖畔花园。他的到来颇有些灰溜溜的味道。
无招是花名,他的真名叫陈航,正是1999年离开伟业去日本寻找未来的那个陈航,那个与朱鸿擦肩而过的陈航。
2010年,陈航回国,加入阿里巴巴,成为淘宝的一员。他在阿里巴巴负责过几个项目,都不成功。
有报道称,在阿里巴巴内部,他被视作loser,一个失败者。“至少当时在阿里巴巴内部,他已经快成为‘臭名昭著’的人:一个从日本回来的职业经理人,做一淘没什么起色,做来往看起来也快要完蛋。阿里似乎给了他不少机会,遗憾的是,他没有抓住其中任何一个。”
没有人知道无招是否能够从“招丧”变回“招桑”,重新赢得他在1999年唾手可得的未来。
无招重返阿里巴巴,是在淘宝负责一淘项目。一淘耗费了无招好多心力,却最终成为别人眼中的“失败项目”。无招对我说:“在阿里一路以来,没有什么太过成功的产品,就是一路撞坑,有一些小产品成功了,但小产品说不上什么。当大势不成的时候,你小势没什么意义。”
2013年,基于战略对抗微信而诞生的“来往”,从一开始就是“衔着银勺子”诞生的。它是时任CEO陆兆禧的“CEO项目”,整个阿里巴巴集团都在为它摇旗呐喊,鼓掌助威。每一个阿里人,基于相同的信念,基于对未来的渴望,都愿意为“来往”浇水施肥,帮助它尽快成为一棵大树。
经过了一年的浇水施肥之后,“来往”渐渐地被形容为一个笑柄,先是对手,接着是媒体,然后是集团内部。来往的人到食堂吃饭,见到熟人,就会被人问:“你们来往还在做啊?”被问的人无地自容,觉得自己辜负了整个集团的期望。
陈航与朱鸿都是来往的人,时隔14年之后,这两位最有希望成为阿里巴巴创业元老的年轻人,在经过了无数个来来往往后,终于在来往相逢了。
相逢的注定会相逢,就像是命运的安排。他们花了14年时间,各自对命运划出了轨迹,先是南辕北辙、各奔东西,然后因为阿里巴巴,因为来往,汇聚到了一起。
那时候一粟是来往的架构师,无招负责来往的产品设计。他们花了一年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如何被打残的。一些人决定继续打下去,即使同归于尽。无招决定找一条出路,从另一个路径发起攻击。他铆足了劲儿要做个东西证明自己。
来往后来一分为三,一个来往,一个悟空,一个工作圈。“工作圈”是无招的。2014年5月26日,他带着“工作圈”搬到了湖畔花园。没几个人愿意跟他去,大家都希望在个人社交领域大展宏图,“工作圈”只有无招这样的loser才会去干。
阿里巴巴和马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把“工作圈”当作核心项目孵化,尽管马云很喜欢这个产品。无招找到马云说:“马老师,既然我们独立出来做了,能不能把湖畔花园借给我们,换换风水?”
马云同意了。无招身上有很多东西,像1999年的马云。他偏执,喜欢拼命往前冲。他也不是瞎冲,他会不停地调整冲击的方向。个人社交冲不动的时候,他就果断地转向企业社交。
一粟依旧负责整个来往的架构设计,他要在来往、悟空和工作圈三处打转。有一天无招找他细谈,说起了来往的现状,说起了潮流,说起了往事。他把一粟说动了。一粟加入了工作圈团队,成为了工作圈的CTO。
工作圈如今更名为“钉钉”,被认为是湖畔花园孵化出的又一个成功项目。几天前,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来到钉钉,给无招他们打气。他跟无招说,钉钉的成功,只因为集团贯彻了一个基本原则,“不打扰”。
在湖畔花园,无招他们处于不被打扰的状态。他们不受外界干扰,不受集团各个部门的影响,依照自己的初心,依照对未来的判断,写出自己的代码。
一年后,当无招搬出湖畔花园的时候,“工作圈”这个最后的机会,已经让他焕发了生机。
在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平行轨迹之后,无招和一粟相遇了。这一次,他们相信自己会走得很远。
拾叁
钉钉还有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盘踞在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室。只要阿里巴巴集团和马云不赶他们出去,他们就会牢牢盘踞在那里。
他们正在那儿开发一个新项目,据说关乎钉钉的未来。我前去探访的时候,带领我的钉钉同人被推出门去:“不要进来!”如果要进去,则需要签署保密协议,即使他是钉钉的同事。
从2015年5月至今,钉钉是阿里巴巴盘踞湖畔花园最久的创业项目。他们努力把自己关进马云的“小黑屋”中。他们似乎从“关小黑屋”中尝到了甜头。
曾鸣,被喊作“教授”的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长告诉我,湖畔花园不止是个象征。进驻湖畔花园的项目,一是阿里巴巴集团会进行资源倾斜,全力扶持;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全集团,这是代表集团未来的项目。
并不是所有在湖畔花园镀过金的项目都会成功,只有那些能够在马云的“小黑屋”中保持初心、找到光亮的人,才会找到未来。
马云的“小黑屋”本身并不具备魔力,是那些被创业精神激励的阿里人,相信自己可以走在时间的前头,相信那个人18年前为阿里巴巴许下的伟大承诺,相信中国可以变得更好,才使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室变成了一个象征。
它不需要将自己形容为乔布斯的车库,或者全球最牛的孵化器。它只需要说出“湖畔花园”即可。
因为象征的力量,他们愿意将自己封闭、沉静、沉淀,他们愿意寻找未来。湖畔花园的那些邻居们,包容他们的放纵与狂傲。
他们喜欢看到他们迅速地搬离,就像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思过崖”的那些人所希望的那样。
来源: 商业人物 作者:迟宇宙
史玉柱谈营销:脑白金送礼概念是从老太太那儿聊来的 史玉柱:普通人想逆袭,看这五点就够了! 本文本文摘自《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作为商业奇才 史玉柱在近几年略低调 但重读其营销心得 依然精辟深刻 另,本文不是标题党 不管是对创业还是普通人致富 这五点思考都极有意义 请君认真...【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8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