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
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而雅虎获得了阿里巴巴40%股权。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这都是一桩多赢的交易。阿里巴巴获得了10亿美金和一批优秀的工程师,以及来自雅虎的技术支持。《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力量,是一个象征事件。
朱鸿已经在雅虎工作了。马云去美国的时候,跟朱鸿见了面。他们在加州的五月花餐厅吃了个饭。马云希望能把雅虎的人才吸引到中国去。
“这个技术的迁移,是别人给你的技术还是你自己去研发,还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快但是你没有核心人员,一个是能培养自己的核心人员,所以两条路同时在走。”朱鸿后来说。
外界一直认为百度是技术公司,腾讯是产品公司,阿里是运营公司。马云希望阿里巴巴变成技术驱动型公司。他好几次语重心长地对朱鸿说:“我们要有顶尖的技术。”
朱鸿在雅虎对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些帮助,2009年他回到了中国,加入了阿里巴巴。等待他的是老相识,吴妈。
2006年夏天,吴妈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阿里巴巴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就应该有一个广告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当时他在北京整合雅虎中国的P2P(点对点)广告系统,萌生这个想法水到渠成。
吴妈已经见证过了“小黑屋”的能量。他知道要想成功,就得先从一个创业公司,一个新项目出发。“于是我们就从雅虎中国和杭州其他公司抽调了一些人组建了一个团队,”他说,“我们也是在湖畔花园开始做这个事情。”
此时的吴妈,感觉已经跟1999年大不相同,然而还是在这所房子里,还是在这个“小黑屋”中,类似的过程,让他依旧感到亲切。创业,加班,在墙上写字,黑网吧的感觉……人慢慢多了起来,在湖畔花园内部找房子,像极了他们在1999年的那些日子。
“人已经不一样了,参与的人不一样,但是我感觉工作的模式和那个时候差不多,就是大家早上来,晚上很晚走,基本上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起的。”他说,“在湖畔花园里创业,我觉得有一种感觉是其他地方不太有的,就是你会恍惚间觉得这个团队在做的事情是很唯一的事情。”
吴妈说的“很唯一”,其实就是“关小黑屋”的感觉。离开了阿里巴巴的母体,将自己封闭在湖畔花园,他们的思路就不会有阿里巴巴的边界,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没有人会跟你讲条款,也没有人来找你协作,你是独立的,环境独立,思考也独立。
“你天然地会想这个东西是未来的一个独立业务,这个独立业务要有怎么样的生存空间或者怎样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东西就是潜移默化的,不是有一个很明确的逻辑。我觉得这方面(关“小黑屋”,封闭的独立的环境)有一定的帮助。”
吴妈的阿里妈妈做得不错,是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它加固了“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室”的神话。
2007年,盛大CFO张勇加盟了淘宝,花名逍遥子,很快他便参与了一件大事,“将阿里妈妈装回淘宝的子宫”。在湖畔大学讲课的时候,张勇说起了阿里妈妈与淘宝“合”的案例。他说:
那个时候,淘宝在快速发展,突然有一天,在杭州西湖国际大厦,我们原来的办公室,我当时是淘宝的CFO,马云把我们几个叫到他的办公室,他拿了一把长剑,就是你们看见最早期的的一张照片,他拿着一把宝剑,他先找我们几个,他要找帮手,共同“搞定”一个人,就是吴妈(吴泳铭),阿里妈妈的创始人。
要搞定什么事情呢,用他的原话,要把阿里妈妈塞回到淘宝的子宫里,因为注意到一个问题了,两头在外,这买卖没法干,但是淘宝碰到什么情况?淘宝在发展,淘宝在发展到2007年、2008年的时候,我去了以后,我们开始大力发展P4P业务。
……
最终我们把这个事情办了,阿里妈妈回到了淘宝,吴妈仍然管阿里妈妈的商业体系。……这是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刚刚进阿里巴巴没多久,就经历的一件大事。
“合”的时候,吴妈不是没纠结过,他一直想将阿里妈妈做成一个独立的业务,但是经过讨论之后,他相信将阿里妈妈与淘宝合起来,才符合阿里巴巴的战略利益,对淘宝和阿里妈妈都好。他对“合”投了赞成票。
朱鸿再次回到阿里巴巴的时候,阿里妈妈已经与淘宝合到了一起。他成为了淘宝的一员,在阿里的工号是24083。
他记得还在华星的时候,有一次他问:“我怎么没工号?”人力那边说:“给你个100号,要不要?”他当时还在读书,就没有要阿里的工号。他去查过100号,好像没有人在使用。
从他回到阿里的那天起,他开始被叫作“一粟”,沧海一粟的“一粟”。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他开始走进另外一个陌生。
拾
吴泽明花名范禹,工号2162。他在2004年4月16日加入淘宝,现任天猫产品技术部高级研究员。去年年底,范禹与胡喜(阿玺)一起成为阿里巴巴合伙,是阿里巴巴合伙人中仅有的两位80后。
阿里巴巴官方对于他的评价是,范禹是阿里巴巴80后技术领头人,2016年双11的总技术负责人,目前负责天猫事业部的产品技术工作。2004年4月加入淘宝,十多年来,通过对供应链平台、导购营销平台以及商家&运营平台的升级,让天猫成为商家商业互联网化的主阵地。“简单、正直、虚心、低调”的吴泽明一切以客户和公司利益为先,深深影响了阿里做技术的同事。
2007年11月,范禹走进了湖畔花园。三丰和行癫(张建锋)带着他们十几个工程师去开发一个叫“淘宝商城”的项目。三丰是研发的总负责人,行癫负责整个架构。他们两个,是湖畔花园的“驻场老大”。
范禹他们入场的时候,吴妈刚带着阿里妈妈离开湖畔花园。现在轮到“淘宝商城”了。对于范禹他们来说,能够来到创业圣地是令人兴奋的事。“当时可能公司有个传统,就是一些比较重要一点的项目都要去那边。”
在湖畔花园的日子,他们实行的是“996”工作制,早九点到晚九点,一周六天。他们老在那儿加班,三丰怕他们休息不好,老是赶他们回去。范禹说,程序写到一半就回家,这种感觉不大好。三丰不管这么多:“你们赶紧回去回去!”
他们在湖畔花园呆了三个多月,2008年二三月份又搬回西湖国际。当时淘宝商城的负责人是药师黄若,他是淘宝商城的COO,与张勇差不多同一时间加盟了阿里巴巴。
2008年4月10日,淘宝商城正式宣布上线。事实上,此前一个多月,“整个系统就比较Ready了”,他们又花了一个多月进行优化。4月10日上线的时候,阿里巴巴在西湖国际搞了一个上线仪式,马云说,淘宝商城的交易额会超过淘宝的。他还说他在西溪湿地看到一块很好的地,他说看到好多鱼在上面跳。
马云看到的那块地,就是今天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但是在2008年4月10日,很多人心里哇凉哇凉的。他们以为自己会搬到阿里巴巴滨江园区,提前在那附近买了房子。多年之后他们会发现,他们的房子买对了。
范禹他们做开发的时候,对于淘宝商城并没有太大的预期,他只是一个基层开发人员,只是到湖畔花园去完成一个项目。他只记得当时喊出的一个口号,“主流人群的主流消费”。他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他相信未来主流人群的主流消费应该在一个类似于商城一样的地方,它的品质和服务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证。
对于范禹来说,湖畔花园“关小黑屋”,更多只是一个仪式感。除此之外,“一群人在集中的地方整天在一起很密集的讨论,而且很多功能性的、策略性的讨论,很快要去实现,还是要有一种很紧凑的形态”。
“虽然我们在那时候都不大明白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就要做一个跟原先不大一样的东西出来。我们一群人做这样的一个东西出来,这种感觉跟我们做普通的项目出来还是不一样的。”
范禹是“风清扬班”二期和“逍遥子班”一期。“风清扬班”侧重战略和领导力,“逍遥子班”侧重实务和管理。读过两个班的人,在阿里巴巴并不多见。
淘宝商城,就是如今的天猫。
淘宝商城的开发主力,哲别、阿斐,已然成为了阿里巴巴的业务骨干。他们中也有人离开了阿里巴巴创业去了,其中有一位花名承志的设计师,创立了“蘑菇街”,他的真名叫陈琪。
陈琪的故事是另一个故事的翻版。
“大炮”方永新告诉我,在做B2B业务的时候,他手下的一个主管后来也去创业了。“他做了一个叫滴滴的项目,做得还不错。”
“他叫程维吗?”我问。
“是的。”
史玉柱谈营销:脑白金送礼概念是从老太太那儿聊来的 史玉柱:普通人想逆袭,看这五点就够了! 本文本文摘自《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作为商业奇才 史玉柱在近几年略低调 但重读其营销心得 依然精辟深刻 另,本文不是标题党 不管是对创业还是普通人致富 这五点思考都极有意义 请君认真...【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8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