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的政商关系启示录:是非越多 财富越少

2017年03月28日 10:37:49  来源:经济观察网
 

  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该往何处去?

  这是中国企业家眼前不能不深入思考的课题。一方面,“企业家精神”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另一方面,执政者对于政商关系持严肃态度,强调“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在此形势下,应该怎样理解和倡导企业家精神?在3月16日于江苏南通举办的“张謇大生论坛”上,众多来自政商学等领域的嘉宾给出了他们的答案,那就是:实业兴国。

  “是非越多,财富越少”

  江苏南通人张謇(1853-1926),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张謇1895年在南通通海地区创办了大生纱厂。在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30年的身体力行中,成功地创造了包括轻纺、重工业、垦牧、运输、金融等企业体系。被誉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先驱。

  他一生与时俱进,所开创的“南通模式”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有益尝试,他所主张的“棉铁主义”曾被视为实业救国的良方,在历史上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中华文化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在论坛上提出,“张謇精神”留给当代中国企业家的是这三点启示:一是,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冲破技术和资本壁垒,夯实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二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须依靠实体经济,企业家应当自觉推动中国制造的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不能醉心于玩空手道、制造泡沫,成为操纵市场的金融寡头;三是,塑造中国特色商业文明,既遵循现代工商业逻辑又秉持传统义利原则;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又讲求社会责任担当。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张謇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在大变局中积极参加,我们今天叫社会责任,实业报国,把生命、企业、和国家、社会的前途捆在一起,非常好,令人尊敬。另外一点也有遗憾,就是个人的财富看不见。我一直在想这个事。”“张謇也好,那个时代的企业家,给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启示,让我们去琢磨这个事情。是非利害,怎么去权衡?你要更多地财富积累,那么要少介入是非。这是一个规律。但是财富积累很多,是非介入很少,但社会评价又很低,你的历史地位又难以达到张謇、卢作孚的地位,所以功名和利益是非怎么去权衡。仍然是需要完成的作业,而不是已经有答案的问题。

  冯仑认为,管是非和个人的利益需要平衡,在早期近代史上,像张謇这一类企业家基本上是牺牲掉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法治环境越来越完善的时代,民营企业家应该更多地专注企业治理、业务发展上,使自己少陷入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是非。“我们有一些企业家也陷在是非里,这几年的反腐斗争当中,也有少数企业家在政商关系中有模糊,有错误判断,也有不当行为,导致了自己不断地‘配合司法工作’,有的至今还在休息当中。这种纠结,也就是说为了个人利益陷入是非里。”“是非越多,财富越少”,冯仑说,“这两件事情的平衡,变成民营企业在今天不能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实业兴国:张謇的启示

  冯仑的看法仅仅只是代表了一种声音,在论坛上,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倪建达专门对此作出回应:“我认为冯仑说的只是有形的财富。张謇还有很多无形的财富。今天我们之所以会聚在张謇故里南通,就是要讨论张謇的精神传承,这不仅仅是南通人的财富,更是中国企业家的财富。”

  倪建达认为,张謇还有超越于物质之上的其他财富,比如“那个时候就探索股份制,当时还没有公司法,这是需要何等超前的眼光。我们作为现代的企业家,更多地要从当时的实业救国去感受到他的格局。能够传承下来的不是有形的财富,而是无形的精神。当代企业家应该追求的是这样一种精神。”

(责编:晴天)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