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东北大学55名师生前往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时,因格栅板突然脱落,导致6名学生坠入深达6.3米的浮选槽中。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紧急展开行动,从12时01分至12时40分陆续救出6名学生,但最终确认全部遇难。另有1名老师在事故中受伤,但幸存下来。
据现场勘查,浮选槽深度约为6.5米,底部距离格栅板约8米,液体深度达6.3米,人一旦坠入,生还概率极低。事故发生后,救援队在接到通知后约7分钟内赶到现场,但由于浮选槽结构复杂,救援难度较大,需先排空槽内液体并制定专门方案,因此救援时间较长。一位矿山安全管理专家指出,此类事故的救援往往需要专业设备和经验,普通人员难以应对。
此次事故引发了对高校社会实践安全的广泛讨论。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已成立应急指挥部,全力开展处置工作。然而,此次事件也暴露出学校在组织学生进入工矿企业等复杂环境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尽管学校此前进行了安全培训和告知,但显然未能完全规避风险。有评论指出,暑期实践本应是课堂延伸,但若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演练,极易酿成悲剧。
此外,此次事故还引发了公众对公共安全设施的关注。格栅板的突然脱落,暴露了企业在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对此,有专家呼吁加强企业安全监管,确保类似设施的安全性,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近年来涉及学生的溺水事故频发,如2012年6月9日,山东、湖南、黑龙江三省共有16名学生溺亡;2015年,河南大学生孟瑞鹏为救人溺亡事件引发舆论争议;2023年,广州某游泳馆因救生员擅离职守导致男童溺亡。这些事件反映出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公共设施监管不力以及社会对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忽视。
此次东北大学6名学生坠亡事件,不仅是对高校安全管理的警示,也是对全社会关于青少年安全教育的深刻反思。如何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确保其人身安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