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回应学生溺亡应急队38分钟到场,引发了公众对应急响应机制的质疑

2025年07月26日 08:57:30  来源:综合
 

  2025年7月23日,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6名大三学生在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进行实习参观时,因车间格栅板突然脱落,坠入十几米深的浮选槽中。尽管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但6名学生最终因溺水窒息不幸遇难。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高校实习安全管理和企业责任的广泛讨论。

  据报道,涉事公司矿山应急小队于10时58分抵达现场,而事故发生时间为10时20分,前后仅38分钟。对此,公司负责人赵春波表示,首先要关停设备,现场第一时间施救,并通知附近工友,这是最快的处理方式。然而,从现场紧急处置到通知厂长,再到上报公司主管领导,整个流程耗时较长。这一回应引发了公众对应急响应机制的质疑。

  浮选槽是矿石选矿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内部为高密度、高腐蚀性的矿浆,人体一旦坠入,几乎无法生还。据报道,浮选槽内的矿浆不仅黏稠,还含有氢氧化钠等强碱性药剂,对人体呼吸道和肺部造成严重灼伤,同时槽内高速旋转的叶轮也会对坠落者造成致命伤害。因此,格栅板作为浮选槽的安全防护设施,其稳固性至关重要。此次事故暴露出企业在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方面存在严重疏漏。

  校方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回应,表示学校领导和老师已前往现场对接处理,并强调此次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必修环节,与毕业要求直接挂钩。然而,有学生指出,实习期间大量师生涌入车间,远超正常承载能力,且企业未对参观人数作出合理限制,也未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这种将实习与毕业绑定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习的参与度,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高校实习安全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内全国高校实习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超过百起,其中涉及人身伤害的占比高达60%。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学生的身心创伤。企业作为实习场所的提供者和管理者,有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实习环境,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而不是将学生置于危险之中。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对企业应急响应机制的反思。尽管公司表示已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当地政府,但记者在23日23时许致电涉事公司多个公开电话,均未获回应。这种信息沟通的不畅,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质疑。在突发事件中,企业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披露信息,是维护企业形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内部的应急处理,而忽视了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

  此次东北大学学生溺亡事件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它提醒我们,实习安全不容忽视,学校管理和企业责任亟待加强。只有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实习安全保障机制,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