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广州集中灭蚊现场,旨在进一步降低蚊虫密度,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2025年07月26日 08:23:32  来源:综合
 

  7月25日,广州市多个区同步启动了集中灭蚊行动,旨在进一步降低蚊虫密度,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记者深入越秀、海珠、黄埔、天河、白云、增城等区域,实地走访了多个社区和公共绿地,目睹了工作人员在绿化带、楼体荫蔽处、天台等重点区域进行喷洒药物、清理积水、设置诱捕装置等操作,展现了广州在蚊虫防控方面的系统性与高效性。

  在越秀区大塘街,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杀,尤其是绿化带、楼体荫蔽处等容易积水的地方。现场可见不少带着防毒面具的人员正在使用超低容量喷雾机进行喷洒,以确保药物均匀覆盖,达到最佳灭蚊效果。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提醒居民,喜欢在天台养花或囤积物品的住户需特别注意,因为这些地方容易积水,成为蚊虫孳生的温床。

  在海珠区瑞宝街道石溪社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走上天台清理垃圾,对可能积水的容器进行检查和清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水体干净并不会滋生蚊子,但一旦有积水,蚊虫就会迅速繁殖,因此必须及时清理。此外,社区还通过入户宣传的方式,向中老年居民普及防蚊知识,提醒他们注意清理花盆、水桶等容器中的积水。

  与此同时,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消毒杀虫部主管医师刘培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共绿地等容易积水的地方是蚊子幼虫的“乐园”,工作人员会定期监测这些区域,并对发现的积水进行清理或投药处理。她还强调,清理积水只需一分钟,但感染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却需要住院一周,因此市民应高度重视日常防蚊工作。

  为了确保灭蚊行动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要求各成员单位加大公共外环境的环卫保洁力度,特别是内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蚊虫高发区域,要彻底清除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从源头上消除蚊媒孳生地。

  在荔湾区,蚊媒控制队队员赖光耀和同事们背着近60斤的低容量喷雾机,手持30多斤的烟雾套机,穿梭于阴暗潮湿的小巷、下水道、灌木丛等蚊虫密集区域。他们不仅负责喷洒药物,还采用“人肉诱饵”的方式,通过自身散发的气味吸引蚊虫,从而找到孳生地并进行精准打击。这种传统而有效的监测方法,成为蚊媒控制队的重要工作手段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灭蚊行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坚持、系统推进的结果。自2021年起,广州市已连续开展多轮集中灭蚊统一行动,累计消除病媒孳生地数万处,使用灭蚊药物数千公斤,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广州还建立了蚊媒监测信息通报和分级响应机制,每周发布蚊媒监测数据,根据风险等级启动相应响应措施。

  在此次行动中,广州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办公室也发布了相关通知,要求各区继续加大公共外环境的环卫保洁力度,强化内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部位的垃圾清理和积水处理,确保蚊虫无处藏身。

  广州的集中灭蚊行动不仅是一场“硬仗”,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健康保卫战。通过政府、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广州正在逐步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蚊屏障,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