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农村新公厕只能看不能用:村民无奈继续用“脏乱差”旱厕

2025年07月21日 06:58:3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近期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现象:在山西运城市稷山县,部分新建的高标准农村公厕长期闲置,村民只能“看”不能用,而他们却不得不继续使用“脏乱差”的老旧旱厕。这一现象不仅与国家政策导向背道而驰,也引发了群众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质疑。

  记者接到群众举报后,前往稷山县进行实地调查。在当地,记者发现多座新建的公厕外观设计精巧,设施齐全,甚至配有清洁工具和管理制度。然而,这些公厕却常年挂着锁,村民们几乎无法使用。部分公厕甚至从未向村民开放过,只有在村里有活动或领导视察时才会短暂开放。

  在吉家庄村,记者亲眼看到一座新建的高标准公厕,虽然设施完善,但平时大门紧闭,村民只能在特定活动日才能使用。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关闭厕所是为了省却日常清理的麻烦,且担心村民素质不高,使用后难以维护。因此,他们选择让村民继续使用老旧的旱厕,尽管后者气味刺鼻、卫生条件极差。

  记者还联系了稷山县农业农村局,希望了解这些公厕的具体使用情况。然而,农业农村局并未给出明确答复,仅表示厕所一定会对外开放。然而,实地走访中,记者发现多座新建公厕依然大门紧锁,无法使用。

  这种“建而不用”的现象与国家政策的要求严重不符。根据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农村公共厕所应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并落实管护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此外,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也明确提出,农村公共厕所要确保“用得上、常受益”。

  然而,现实中,这些新建的公厕却成了“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村民无奈之下,只能继续使用老旧的旱厕,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一位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村确实建了新公厕,但从来没人用,我们只能在百米外的地里找地方解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稷山县的多个村庄,如太阳乡东里村、西里村、白池村、贾峪村、邢家庄村等,新建的公厕同样面临同样的问题。一座座崭新的公厕被闲置,而村民们却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生活。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对群众需求的忽视。一些村委会工作人员认为,新建公厕的维护成本高,担心村民素质不高,导致使用后难以管理。因此,他们选择让村民继续使用老旧旱厕,以减少管理难度。

  然而,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国家政策的初衷。农村公厕的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如果新建的公厕无法正常使用,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也辜负了村民的期待。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公厕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新建公厕真正服务于村民。同时,也应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其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总之,农村新公厕“建而不用”的现象,暴露出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建而不用”的顽疾,才能让农村公厕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村民提供更加便捷、卫生的生活环境。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