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开始“长出”属于自己的绿色空间。这些共享花园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居民交流、互动、共建的温馨场所。本文以静安区大宁路街道新世纪公寓小区为例,讲述一个30年老小区“长出”共享花园的动人故事。
新世纪公寓始建于1996年,是一处典型的“高龄”小区,住着150户居民。然而,小区东南角的一片荒废绿地却长期成为居民心中的“痛点”。草皮枯黄、树木枯死、地表裸露,甚至堆满建筑垃圾,蚊蝇乱飞,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面对这一困境,73岁的居民陈咏平主动站了出来,提出“变废为宝”的计划,并在社区的支持下,带领居民共同打造了这片社区花园。
短短两个月时间,这片约430平方米的“景观绿地”摇身一变,成为居民心中的“幸福角落”。花园里种植了20余种花草树木,入口处还贴心地沿着花坛做了一排座椅,方便居民歇脚。社区园艺师和区绿化部门的专家也参与进来,为花园的建设提供了专业指导。居民们纷纷表示,每天早上一起来,就溜达到这里,和几个老伙伴一起,踢踢腿、伸伸腰、喝喝茶、道道老古,日子过得舒心极了。
静安区绿化市容管理局与大宁路街道携手,推出全市首个针对居民小区内花园建设的规范性工作指引——《静安区社区花园建设工作指引》。这一举措不仅为解决居住区优化社区生态环境提供了基层实践方案,也为其他小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在大宁路街道试点探索的社区花园建设机制,能为全区的居民区花园改造等社区治理工作提供支持。
共享花园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小区的环境质量,更增强了居民之间的凝聚力。老人们坐在休闲凳上晒太阳,聊着谁家的花养得好;孩子们围着花丛观察蝴蝶,笑声比花香还甜;新搬来的租户通过认领花草的方式,很快融入了小区融洽的氛围。正如一位居民所说:“以前住对门都不打招呼,现在一起浇花聊天,成了朋友。”。
在宁波,类似的“共享花园”故事也在不断上演。例如,碧水和城小区的叶明忠,10多年前就开始自发打理一块闲置地,十几年的坚持,硬生生地把一块闲置地打造成了郁郁葱葱、赏心悦目的小区后花园。如今,这片近100平米的花园寄托了他的一片心血,每天在阳光房里守护着自己的这一片天地,和邻居好友聊天喝茶,晚年生活更充实了。
共享花园的建设,离不开社区的引导和居民的参与。在鸡冠山新村小区,社区让小区闲置花苗利用起来,邀请居民参与打造共享花园,不仅提供免费花苗,还进行技术指导,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创造。居民们齐心协力栽下1200余株花苗,将小区花坛从“光秃秃”变为花团锦簇,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联系的桥梁。
共享花园的建设,不仅是一种环境的改善,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它让居民在共同劳动中增进感情,在共同维护中增强归属感,在共同享受中提升幸福感。正如一位居民所说:“每天回家都能看到这些花,心里美滋滋的。”。
未来,随着更多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更新,共享花园的模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深化。我们期待,在更多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共享花园能够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更多人感受到绿色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