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网|代抢?录入?小心票圈陷阱,防范新型诈骗手段,避免贪图捷径而上当

2025年07月16日 11:05:27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随着暑期临近,各类演唱会、音乐节、热门电影等演出门票的抢购热潮再次掀起。然而,伴随着抢票热潮,也出现了不少“代抢”“录入”“带入”等新型诈骗手段,不少网友在追求“好位置”的过程中,不仅没抢到票,反而落入了骗子的圈套。为此,警方和相关机构纷纷发布防骗指南,提醒公众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近年来,一些所谓的“代抢团队”利用技术手段或人工操作,在短时间内抢购大量门票,再以高价转卖给粉丝。这些所谓的“代抢”服务往往以“内部资源”“优先抢购”等话术吸引消费者,一旦付款后,却以“系统卡单”“操作失误”等理由要求继续付款,最终导致受害者钱票两空。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代抢平台还会收集用户的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用于后续的广告推送或数据贩卖,严重侵犯用户隐私。

  与此同时,“录入票”也成为黄牛党常用的诈骗手段之一。所谓“录入票”,是指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门票,并声称可以“录入”到指定座位。然而,这种“录入”往往并不存在,甚至可能是虚假宣传。一旦出现问题,维权难度极高,消费者往往难以追回损失。此外,一些非法平台还会通过仿冒购票网站,诱导受害者填写个人信息或付款,资金一旦到账,就可能被迅速转移。

  针对上述问题,警方提醒广大网友,切勿轻信所谓的“抢票软件”或“代抢服务”,应选择正规票务平台进行购票,避免通过不明来源的网站或个人购票。同时,对于黄牛党声称的“内部票”“带入票”等服务,也要保持高度警惕,不扫描不明二维码,不点击不明链接,以免个人信息泄露。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截获用户数据,通过网银或自动支付平台进行转账,甚至通过修改二维码等方式批量收取债权。此外,一些电信诈骗案件中,骗子会以“兼职刷单”“情感诈骗”等名义诱导受害者转账,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为应对这些新型诈骗手段,各地公安机关和支付平台已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例如,支付宝推出“守护人”功能,与全国26地公安合作推出反诈产品“安全守护”,对存在风险的交易进行提醒,帮助用户识别诈骗行为。同时,桂林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持续开展“移动支付知识下乡进村”活动,向农民群众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提高其防范意识。

  然而,尽管防范措施不断完善,诈骗案件仍时有发生。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破获的电信诈骗案件就有31.5万起。这说明,诈骗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正在增加,诈骗分子的手法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甚至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因此,广大网友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应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应避免使用相同的支付密码,不随意扫描二维码,不轻信“兼职刷单”“情感诈骗”等话术,不租借、买卖银行卡、电话卡,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同时,遇到可疑情况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暑期将至,抢票热潮再起,但“代抢”“录入”等陷阱也层出不穷。唯有提高警惕,掌握防骗技巧,才能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警方提醒,切勿轻信“内部资源”“优先抢购”等话术,选择正规渠道购票,远离诈骗陷阱,安心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