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张瑞敏又一次抡起了大锤。只不过,上一次他砸向的,是自己生产的冰箱;这一次,他砸向的,是21年来辛辛苦苦建立的一种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
彻底结构、颠覆重生,哪怕为此提前承受转型的阵痛,虽九死而不悔!
张瑞敏的把拥有6万多名员工的海尔拆分成2000多家“小海尔”,号称“创客团队”,这些小团队独立作业,一条龙接单生产销售。无疑,这是一个超级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张瑞敏的目的,是将企业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进而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实现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为啥要这么干?张瑞敏说, 就是要解放海尔,打掉像“烤熟的鹅”一般没有市场神经的公司中间层,让每个团队能够直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并对其他企业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进行个性化定制。
怎么直接接受用户需求和订制的信息呢? 张瑞敏的想法,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与用户零距离,实现“用户复兴”!进而,张瑞敏提出的“人单合一” 、“用户全流程体验”、“自组织”、“开放平台”、“按单聚散”、“产品去商品化”、“价值交互”、“接口人”等思路。
张瑞敏这一系列的转型探索已经渐见成效!
——海尔的一个自称iSee Mini的创业团队发现了一个电视市场:将电视图像投影到天花板上以便让孕妇更舒服地观看。
——另一个创客团队向合肥一名孝子提供一台为他的书法家父亲定制的空调,上面刻着他父亲最喜欢的成语——“天道酬勤”。
——用户可以参与设计的定制版迪士尼冰箱成为在海尔“众创汇”平台的一个亮点,广受欢迎!
——解决传统高校公用投币、刷卡洗衣机中排队难、找币难的海尔洗衣APP,解决洗衣机内桶容易积塞污垢、号称在网上与90多万人次的互动得到解决方案的海尔免清洗洗衣机,甚至是品质有保证、产量稳定和价格可预测的鸡蛋业务,也都成为了海尔旗下小微创业团队的经典案例。
为了转型,海尔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2015年,海尔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4%,而净利润则同比下降19%。也就是说不到一成的收入下滑却带来了近两成的净利润跌幅。
然而和21年前一样,张瑞敏很淡定,因为这一切,早都在他预料之中。 张瑞敏说了:企业转型,高速飞行的飞机在空中换引擎。一下换4个引擎不可能,只能是先换一个,另外三个保持飞行,换好之后再换另一个。这时要做的是,减慢速度,但不能减到不能飞行。同时,抢时间把引擎换了。
这是一场赌博吗?也许吧。按照张瑞敏的话说: “面对巨大的挑战时,你可以选择坐在那里不动,但唯一的结果是你将玩完。我们认为更好的选择是去拼搏。”
五
20多年来,海尔所取得的成就,可以折射出中国制造的伟大成就。如今,海尔所面临的困难,也反映了中国制造遇到的深刻矛盾。海尔正在探索的转型,也可以为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张瑞敏讲过一个故事: 海尔转型创业,就好比把一艘航空母舰拆掉,重建了很多小船,并让这些小船联合成一个舰队。张瑞敏作为这艘船的设计师,曾经辛辛苦苦亲手打造成了这艘船,现在却要忍心亲手拆掉它,这才是做企业最难的。
张瑞敏现在再做的,不是三维的营销革命,而是一场4维的前无古人的四维度的工业模式再造: 打破原有的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从地面转至网上,用信息化手段再造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推行个人订制,实行柔性化生产,进而打拼出另一条上升曲线。
与此同时,海尔毅然地迈出了国际化的坚实一步!
3月31日,海尔临时股东大会以99%的通过率,高票审议通过购买通用电气公司家电议案。此前,青岛海尔购买通用电气家电方案已获得中国国家发改委确认函以及美国反垄断审查,交易预计在2016年年中完成。 海尔并购通用电气家电一旦完成,海尔体量将大幅增加,海外收入比例将大幅度提升,这将是中国企业对于世界家电版图的权力再分配。
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就成为人类的食物,但从里面打破,则是新生命的诞生。
六
二十年前,张瑞敏在题为《海尔是海》的文章里写道:“ 随着海的号令执着而又坚定不移地冲向同一个目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
海尔是海,张瑞敏是海,中国制造是海!当这片深海摧枯拉朽、激荡万物时,也许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但 这片伟大而浩瀚的深海,必将容纳衰朽、孕育生命、创造奇迹!
壮哉,张瑞敏!壮哉,青岛海尔!壮哉,为中国制造扬眉吐气而奋斗的中国企业家们!(来源: 财经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