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富豪故事>

二战后率先站到世界中央的伟大华商:林绍良(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4-26 15:18:56

二战后率先站到世界中央的伟大华商:林绍良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是林绍良成就大业的核心逻辑。

  善于识人用人,并舍得重金聘用,充分信任与授权,也是林绍良在各领域迅速崛起最重要的原因。他所从事的纷繁复杂又规模庞大的事业远远超出他的学识、精力与能力,但有了精兵强将的攻城略地与悉心经营,诸多难题便迎刃而解。

  一手发展壮大了中央亚细亚银行的李文正,堪称是林绍良识人用人成就大业的典型案例。“自己所学不多,本无力量经营如此庞大的企业,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于选择共事的伙伴。”也是他一路走下来的真切体会。

  “创基立业,一半靠运气,一半靠自己努力。”是林绍良的另一句名言。他认为,胆识、勤劳、智慧、策略和方法都是成功的重要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虑,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但这些都只是成就大业的基础和前提。有了这些,还要有运气,才能真正做成一番大事业。

  诚信、诚恳、善待他人,“上半夜先想别人,下半夜再想自己”,在照顾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则是林绍良让自己运气更好的秘诀,也是他畅行世界的通行证。

  比如,林绍良与泰国盘谷银行创始人陈弼臣、马来西亚嘉里集团主席郭鹤年等都关系密切,合作无间。其中,陈弼臣直接协助林绍良创办了中央亚细亚银行,而与郭鹤年的合作,则让林绍良几乎一度垄断了印尼的米、糖进口生意,郭鹤年发展香格里拉酒店时,林绍良也成为其最重要的一个大股东。

  林绍良同时也是对印尼、中国社会贡献卓著的慈善家。他在印尼发起众多公益慈善项目,也在中国,尤其是家乡福建展开一系列从基础设施到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资源的慈善事业。

  1997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林绍良的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重重困难中,他坚持不裁员策略,确保集团70多万员工在危机中得到稳定的生活保障。而到20世纪90年代,仅在家乡福清,他的捐助就超过4亿人民币。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他带头捐资支持水立方、世博馆建设,并因此荣获北京、上海“荣誉市民”称号。

  1981年,林绍良便前往中国投资,到1990年代,光在福清老家他就投资超过1亿美元。同时,林绍良的三林集团也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投资,并于2002年9月以5亿美元成功收购中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45%股权,于2004年10月收购了中远三林置业的其他股份。

  199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学院决定授予林绍良“院长奖章”。他说:“我中学都没有念过,有什么理由请我来?”

  对方告诉他,我们就是想特别研究一下:一个没有背景,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为什么会如此成功?当教授们要林绍良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他的回答只有四个字:说话算数。(来源:“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  作者:毕亚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黄秀虹:先做好母亲 再打拼职场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