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公司关注>公司新闻>

乐视体育会员赔偿方案被指“没诚意”

来源:法治周末 时间:2017-03-08 16:36:15
马金顺

  马金顺

  舆情概述

  继早前传出高管离职、放弃中超网络独家转播权后,乐视体育又被曝出与亚足联终止为期四年的合作。

  2月28日,乐视体育在官方微博上宣布,乐视体育接到亚足联通知,双方此前签订的关于亚冠、12强赛等赛事的版权合作终止。今年用户在乐视体育的平台上将看不到相关比赛的直播。

  至于为何终止合作,声明中并未作出解释,而据路透社报道,原因是乐视体育未能支付最近到期的一笔分期付款。

  而值得注意的是,亚足联与乐视体育终止合作,那些为了亚足联而来的乐视体育付费会员则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对此,部分会员直呼乐视体育是“骗子”,要求“退钱”。

  乐视体育在声明中也称,愿意对乐视体育会员进行补偿,但并未公布具体补偿方案,只是说“具体细节请咨询电话10109000”。

  据媒体报道称,乐视体育对会员的补偿方案就是“免费延长半年的乐视超级会员资格”,并且只有通过乐视官方商城、京东、天猫等渠道单独购买乐视超级体育会员的用户才属于赔偿范围内,而通过“购电视送会员”或者“购会员送电视”活动获得会员的用户则不在赔偿范围内。

  这显然让会员们无法接受,不少网友吐槽乐视体育的补偿方案不诚意。

  舆论关注度走势分析

  2月27日,亚足联与乐视体育终止合作的事件最初来源于路透社的报道。据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称,亚足联已终止了与乐视体育为期四年的赛事转播合同,原因是乐视体育未能支付最近到期的一笔分期付款。

  腾讯科技、新浪财经、凤凰体育、网易体育等国内大型门户网站纷纷关注此事,但乐视体育方面并未在第一时间证实或者否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只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了解情况,有消息第一时间回复。

  然而当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乐视体育否认了上述声明,并表示仍在等待消息。

  整个事件在27日仅仅处在媒体的猜测之中,并未尘埃落定。不过,当日有关该话题的微博热度却达到顶峰,微博发帖量高达2062条。

  事情发酵一天后,2月28日中午时分,亚足联发表声明称,解除与乐视体育的赛事转播权,将向体奥动力出售旗下所有赛事转播权,转播2017年至2020年期间的商业比赛。

  随后,乐视体育在其官方微博证实了与亚足联“分手”一事,并对此表示遗憾,愿意对乐视体育会员进行补偿。

  虽然乐视体育深表歉意,并标明要补偿会员,但很多网友并不买账,“为何不给出具体补偿细节”“一堆豪言壮语废话”……一时间,质疑声四起。也使得当日的新闻关注度达到顶峰。

  3月1日,随着乐视体育补偿方案的“出炉”,不少媒体及网友开始吐槽乐视体育不诚意。比如,新华网刊文《乐视体育遭亚足联解约,会员补偿措施被指缺乏诚意》,被新浪、搜狐、网易、国际在线、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等纷纷转载。当日有关该话题的舆论热度仍处于高位。

  3月3日后,有媒体报道称乐视欠实习生出差报销费用,致使当日舆论热度有小幅回升。

  3月4日后,舆论热度开始逐步放缓。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对相关新闻及微博网友留言及评论进行随机抽样分析发现:

  1、直批乐视骗子、没诚信,36.8%

  网友“兰卡弗”:骗子不死,跌幅不止。

  网友“穿西装的蚊子”:失掉版权就算了,都知道乐视最近的处境,业务的调整很正常。但乐视的很多做法不论是在行业还是对用户,完全都是不要脸的做法,才最终逐步失掉行业声誉和用户口碑。

  2、认为乐视会员还不错,25.6%

  网友“莫相离”:乐视体育会员的体验还可以。

  网友“所有的深爱都是秘密”:乐视体育还是有不少好内容的。

  3、要求乐视为会员退费,16.3%

  网友“墨y6rv”:把乐视体育会员的钱给退了就行了!

  网友“某战区首长”:全国球迷欢欣鼓舞!乐视滚吧,并退我会费!

  4、建议乐视没钱不要玩那么大,9.6%

  网友“有态度网友06vfBW”:老贾,没钱就别玩那么大!

  网友“cockcrow”:主要还是钱的问题,资金不要用的太紧,人有多大胆,不等于地有多大产。

  5、表示对自己没影响,漠不关心,6.4%

  网友“Catt88488”:不看足球,没影响!

  网友“刘轩睿”:反正也不看,随便。

  6、其他,5.3%

  网友“不要叫我胖纸”:幸好我没有办理乐视的会员,要不然真掉坑里了!

  网友“雪人的红帽子”:估计应该是乐视体育自己放弃的吧,烧钱走下去不是好战略。

  媒体报道分析

  据统计,自2月27日舆情事件发酵至3月5日,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有关乐视体育与亚足联分手一事的新闻报道就有1854篇,微博发帖量高达4655条。

  从报道内容来看,事发初期,多家媒体纷纷在探讨乐视体育与亚足联分手的原因。

  《中国新闻网》刊文称,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乐视体育资金短缺的消息不绝于耳。分手国安、大幅裁员以及新赛季乐视独家中超版权存变等,似乎都进一步印证乐视目前正经历着“钱荒”。

  随着乐视体育补偿方案的出台,多家媒体将目光转向了补偿方案。新华网发文称,这令不少冲着亚冠联赛而买了乐视会员的用户感到失望。“不仅比赛没看成,这样的赔偿措施也太麻烦,缺乏诚意。”一名网友向记者吐槽。

  对于此次事件对乐视的影响,《上海证券报》发表评论称,亚足联所以要终止与乐视体育为期四年的赛事转播合同,是因为乐视体育未支付最近到期的一笔分期付款。也就是说,是乐视违约在先。而对乐视来说,此次与亚足联终止合作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不只是乐视体育,而是整个乐视企业。

  “资金链越紧,预示着企业暴发风险的概率就越大。暴发风险的概率越大,愿意投资乐视的资本就会越少,乐视暴发风险的概率也就更大,形成恶性循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块倒会引发整体倒一样,乐视在资金链全面紧绷、风险频发、多项产业面临运转不灵的情况下,今后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会遇到什么麻烦,实在难以预料。”《上海证券报》如此认为。

  舆情点评

  本次舆情事件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除了涉事主体本身颇具话题性以外,也与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及乐视体育方面的回应息息相关。

  首先从涉事主体来看,乐视体育自去年曝出资金危机以来,多次因版权费用问题登上各大新闻客户端的头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此次再度传出负面消息,舆论的兴奋点自然轻易被点燃。

  虽不止一次面临尴尬局面,但乐视体育似乎并未学会如何妥善地应对舆论压力。

  从本次的舆情事件来看,舆情发酵之初,乐视体育并未针对传闻及时进行回应,即使在网上传出一份“乐视体育官方声明称传闻不实”的消息时,也未及时进行解释。

  虽然当日晚间有乐视体育相关人士称该声明并非乐视体育官方所发,但从消息传播扩散的效果来看,有不少媒体及网友已将其视作乐视体育官方表态。

  直到第二天午后,乐视体育才通过官方微博对此事进行回应和正式澄清。这种反应速度,堪称“迟钝”。

  从回应内容来看,也只是证实了乐视体育与亚足联终止合作的事实以及对会员进行补偿的意愿,而对媒体及付费会员更为关心的终止原因以及对会员如何补偿等问题却含糊其辞。对此,有不少网友直言乐视体育的这种态度欠缺诚意,是赤裸裸的糊弄。这也容易为新一轮舆论压力的形成埋下伏笔。

  另外,本次舆情事件曝出的时间为2月27日,而在随后的周二(2月28日)、周三(3月1日)亚冠小组赛第2轮比赛就要打响,这一关键时间点也助推了该舆情事件的发酵与传播。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