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家信托案细节:宗庆后曾立2份遗嘱,未将“私生子”列为受益人,法院公布案件细节

2025年08月01日 18:40:14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2025年8月1日,中国香港高等法院披露了关于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遗产分配的“信托案”细节。根据法院公布的决定,宗庆后于2024年2月2日立下了两份遗嘱,分别涉及其境外和中国大陆境内的资产。这两份遗嘱均未将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或杜建英列为受益人,而是指定了包括宗馥莉、宗馥莉之母施幼珍以及宗庆后的母亲王淑珍在内的若干人士为受益人。这一决定标志着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家族遗产争夺战进入了关键阶段。

  从案件背景来看,这场纠纷源于三名自称是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年轻人——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他们通过外媒彭博社爆料,称宗庆后曾承诺在生前将其持有的29.4%娃哈哈股权(约200亿元人民币)以21亿美元的金额分配给三人,每人7亿美元。然而,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作为法定继承人,对这笔遗产的归属提出了异议,并通过律师表示,她并未接受原告提出的证据,也未获知宗庆后的相关指示。

  值得注意的是,宗馥莉所持的遗嘱在法律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根据中国香港高等法院的决定,该遗嘱的见证人均为公司下属人员,没有亲属在场,这使得其法律效力受到质疑。此外,原告方还要求宗馥莉说明中国香港汇丰银行账户中约108.5万美元的资金去向,并要求其在7天内履行四项告知义务。法院还发出了临时禁止令,要求宗馥莉和相关第三方不得处置或转移该账户中的资产。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场遗产争夺不仅涉及巨额财富的分配,更牵涉到宗庆后家族内部的权力博弈。据资料显示,宗庆后与杜建英所生的三个孩子——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早在2022年就已通过持股多家娃哈哈关联公司,并空降高管职位,逐步渗透到集团内部。而宗馥莉则在宗庆后生前通过一系列人事调整和股权操作,试图削弱杜建英及其子女的影响力。这种明争暗斗的背后,是家族成员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与利益冲突。

  从法律角度来看,遗嘱的设立和执行一直是遗产纠纷中的核心问题。尽管宗庆后立下了两份遗嘱,但其内容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要件,以及见证人是否具备法律效力,都是法院需要重点审查的内容。此外,遗嘱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存在争议,往往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解决,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

  从社会舆论的角度来看,宗庆后作为一位以节俭著称的企业家,其“一妻一女、一双布鞋”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随着“私生子”事件的曝光,这一形象被彻底颠覆,引发了公众对其道德和家庭关系的广泛讨论。一些评论认为,这场遗产争夺战不仅是一场法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人性的考验。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场遗产纠纷对娃哈哈集团的未来发展也带来了不确定性。宗馥莉作为现任董事长,面临着既要维护家族利益,又要确保公司稳定运营的双重压力。而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的介入,无疑增加了这一任务的难度。此外,这场纠纷还可能影响到娃哈哈与农夫山泉之间的竞争格局,因为两家公司在市场策略和品牌形象上一直存在交集。

  从历史经验来看,类似的家族遗产纠纷在商业领域并不罕见。例如,2008年,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绿卡事件”就曾引发广泛关注。而此次的遗产纠纷,虽然性质不同,但同样反映了企业在家族治理和继承制度方面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家族凝聚力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大型家族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综上所述,宗庆后“信托案”不仅是一场法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涉及家族、企业和社会多方面的复杂事件。随着中国香港高等法院的判决结果公布,这场纠纷的最终走向将对宗庆后家族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而作为旁观者,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看到,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在人性层面,这场遗产争夺战都充满了变数与未知。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