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涉事园长也食用添加颜料的食品,233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引发全国关注

2025年07月20日 23:31:20  来源:中网资讯商业
 

  2025年7月10日,甘肃天水市麦积区贺石培新幼儿园因违规使用工业颜料制作食品,导致233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迅速引发全国关注。据公安机关通报,该幼儿园园长朱某琳和投资人李某芳在知情的情况下,默许厨师贺某霞、牛某元等人通过网购平台购买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并将其掺入面粉中制作玉米卷肠包、三色红枣发糕等食品,平均每月提供6次给幼儿和教职员工食用。

  经专业机构检测,这些食品中的铅含量严重超标,其中玉米卷肠包铅含量高达1340mg/kg,三色红枣发糕为1052mg/kg,远超国家规定的0.5mg/kg标准,超标数千倍。更令人震惊的是,涉事园长朱某琳本人也食用了添加颜料的食品,其血铅值高达169.3μg/L,远超正常范围。这一细节的曝光,使得事件性质更加恶劣,公众对幼儿园管理者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据调查,园长朱某琳和投资人李某芳之所以做出如此危险的决定,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他们认为,使用工业颜料可以提升食品的色泽和美观性,从而吸引更多家长报名,增加幼儿园的招生人数和收入。然而,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后果。目前,朱某琳、李某芳等八人已被警方刑拘,另有10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幼儿园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也反映出监管体系的不足。尽管国家对食品安全有严格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力的问题。此外,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现不适症状后,最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家长怀疑并前往西安重新检查,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说明,家长对食品安全的警惕性仍需提高,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督和抽检力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此次事件中涉事人员的行为不仅涉及法律问题,还可能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关。专家指出,这类人群缺乏基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即使明知某种行为有害,仍会执意为之。因此,除了法律追责外,社会也应加强对教育行业从业者的心理评估和背景审查,确保类似悲剧不再上演。

  目前,甘肃省已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并联合多个部门进行提级调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等部委的专家也已参与其中,力求查明真相,给出公正的处理方案。同时,全国范围内已呼吁对学校、医院等单位的餐饮安全进行彻查,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此次甘肃天水幼儿园血铅事件不仅是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更是一次对社会信任、监管责任和家庭教育的深刻拷问。只有在法律、监管和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守护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环境。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