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违规审批为企业省200万获晋升,容错免责机制推动担当作为

2025年07月02日 10:22:52  来源:中网资讯商业
 

  2025年7月1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纪委监委发布一则典型案例通报,引发广泛关注。通报显示,区管干部谢某某在推进顺丰淮安创新产业园项目中,因采取“分步容缺审批”方式,使企业节省成本200余万元,尽管其行为违反相关规定,但因其出于公心、未谋取私利,最终被认定为“容错免责”,并晋升为三级主任科员。这一案例成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典范。

  项目背景与违规行为

  顺丰淮安创新产业园项目是清江浦区重点推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二期建设技术指标未明确时,谢某某创新性地提出“分步容缺审批”方案。该方案允许企业先行通过人防事项审查,以加快项目进度,避免因审批流程冗长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这一举措虽存在程序瑕疵,但有效缩短了施工许可证获取时间,使项目一期提前3个月开工,直接为企业节省了200余万元的运营成本。

  容错免责的政策依据

  通报中明确指出,谢某某的行为虽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关于“违规审批”的条款,但其动机纯粹,未发现任何谋取私利的情形。根据新修订的《条例》精神,强调“坚持党章党纪党规一起抓”,并明确将容错纠错机制纳入干部考核体系,鼓励干部在推进重点工作中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担当。

  问责与免责的平衡

  清江浦区纪委监委在处理过程中,既未简单追责,也未放任违规行为,而是通过“事实核查+程序补正”的方式,确认企业后续及时补充材料,未造成实质性损害。这一做法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既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又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典型案例的示范意义

  此次通报被视作“容错免责”机制的生动实践。类似案例在多地已有先例,如吉林省辽河流域治理中22人因不作为被问责,而青海省建设项目违规占用草原的7名干部则因情节轻微被免职。相比之下,谢某某的案例凸显了“为担当者担当”的政策导向,为基层干部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引。

  政策与实践的结合

  汨罗市委组织部在巡察整改中也强调,需通过“廉政谈话提醒”“警示教育”等方式,强化干部的纪律意识,同时通过“激励担当作为”措施,推动干部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主动作为。谢某某的案例正是这一理念的缩影,既警示干部严守底线,又鼓励其在合规前提下大胆创新。

  社会反响与未来展望

  该案例发布后,多地纪检监察部门迅速跟进,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容错免责标准。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在环保督察中对124名责任人进行问责,但同时也强调“对符合容错条件的干部依法依规免责”,以平衡问责与激励的双重目标。未来,随着容错纠错机制的完善,预计更多干部将在重大项目中主动作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谢某某的案例不仅是一次个案的处理,更是对“为公不为私”干部行为的肯定。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在法治框架下,只要干部出于公心、程序补救及时,即使存在程序瑕疵,也能获得组织的宽容与支持。这一机制的推广,有望破解基层干部“怕担责、不敢干”的困境,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更多活力。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