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坚持到最后才是赢家(3)

2017年11月10日 14:26:13  来源:正和岛
 

  “水库式经营”的震撼

  预防萧条,高收益的企业体质之所以有效,还有一个理由。

  持续高收益的体质使企业积累了相当多的内部留存。纵使因萧条而转为赤字,一年两年,就是不向银行借款,不解雇员工,企业照样挺得下去。

  缺乏高收益体质,经营拮据,企业就无法储备自有资金。只有高收益才能对抗经济萧条,谈到这一点,我还想起了一些往事。

  无论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还是作为经营者,我都属于谨慎小心又爱操心的那一类。“一旦遭遇萧条该怎么办呢?”我从年轻时开始,就一直忐忑不安,也正因为如此,我就格外努力,结果是实现了高收益,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体质。所以,1974年石油危机到来时,在公司的安全性方面我有足够的自信。

  鲁冠球批注 4:

  大凡杰出的企业家,都有很深的危机意识,即使在顺境时,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他们能够少栽跟头,持续前进,走向卓越的原因。

  经济不景气,员工就动摇。当时我这样说:“请大家不要担心,即使优秀企业也因不景气接连破产,然而我们‘京瓷’仍然可以生存,哪怕两年三年销售额为零,员工们照样有饭吃,因为我们具备足够的内部留存。所以大家不必惊慌,让我们沉着应战,继续努力。”我用这些话来稳定军心,而事实上当时我们的确有足够的资金。

  “京瓷”经营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充实企业的内部留存。截止到2008年3月,“京瓷”集团有现金、银行存款6000亿日元,股票4000亿-5000亿日元,合计约有10000亿日元的内部留存,足以应对任何的萧条与不景气。

  这就是松下幸之助所讲的“水库式经营”。几十年前我听松下先生讲演时,也想搞“水库式经营”,而且从那时开始我就一直实行“水库式经营”,这就是防御萧条最好的办法。而且这样做还能稳定人心,面对萧条,员工们可以不必惊惶失措,而能沉着冷静地去克服困难,这就是高收益的企业体质所具备的优点。

  鲁冠球批注 5:

  在景气的时候赚了钱,不要全部用光、全部分掉,要像水库一样,把一部分钱储存起来;正像干旱时水库可以滋润庄稼一样,当经济不景气时,储备的资金可以用来救急,起到调节作用,避免企业发生危机。

  “水库式经营”的要义在于“以丰补歉”。2008年,全球汽车行业遭受沉重打击,一些巨头企业运营艰难,甚至濒临倒闭,直接殃及我们万向集团。从当年10月开始,万向的订单由每月50亿减少到35亿,而欧元、日元、英镑汇率的不断下滑,又使订单效益缩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坚持不裁员,不减薪,借机抓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当时有个说法:“车间没声音,教室坐满人。”企业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就得益于平时的积累,因为“水库”里还有“水”!

  这里有一个问题。以美国为中心的海外基金和投资家们,他们动用巨额资金买卖企业股票,借此获利,这些人看重的是股东资本利润率(ROE)。

  资金负债表中有自有资本这个部分,相对于这个自有资本,当期纯利润是多少,这个经营指标就叫“股东资本利润率”。我讲的“利润率10%”是利润相对于销售额而言,而投资家们看重的是利润相对于自有资本的比例。

  所谓自有资本,就是只要将赚到的钱不断积攒起来就能增加,也就是积累内部留存。企业经营得越好,自有资本就越雄厚。而投资家们看重的是这么多的自有资本能产出多少利润,自有资本越大,而由它所产出的利润却不高,就被认为是投资效率差。

  投资家们常说:“如果达不到百分之多少的ROE,那家公司的股票就不能买。”受他们的影响,一般经营者也开始认为“为了提高ROE应该减少内部留存”。因此,使用内部留存的资金不断并购企业,不断购买设备,去追求更多的短期利润。

  降低包括内部留存在内的自有资本,增大利润,分母小分子大,ROE的百分比就上去了,在美国式资本主义世界中,这样的企业被称为优秀企业,这已成为常识。

  “京瓷”的经营干部在美国、欧洲开投资说明会,总会听到这样的意见:“‘京瓷’的自有资本比例实在太高,而ROE太低,存这么多钱干什么呢,应该去投资,应该去使用,好赚更多的钱,这是我们投资家的要求。”听到这种议论,干部们回来同我商量,我就说:“不必按那些投资家的意见去办。”当“ROE高的企业就是好企业”这种观点成为常识的时候,我的意见就是谬论。但是,这种所谓常识,归根到底,不过是短期内衡量企业的尺度。现在买进股票,待明年升值时抛出,这样就能轻松赚钱。对于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来说,当然ROE越高越好,但我们要考虑未来的几十年,要一直把企业经营下去。对于我们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企业应该有足够的储备,才能承受得起大萧条的冲击。

  鲁冠球批注 6:

  稳定比什么都重要,我同意这个说法。万向为什么能够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很关键的一点,我们强调量力而行。发展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安全永远比速度重要。持续稳健发展,坚持到最后才是赢家。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实力越来越强,储备越来越多,“体质”也逐渐强壮起来。有了强壮的体质,即使有寒流来袭,有阴雨天,也不会感冒生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说到底,企业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市场环境的残酷绝不亚于自然界,只有凭借自身实力,对每一次危机作出积极的反应,才能存活下来,才能活得好!

  然而,当今的常识却是,这种储备越是充足,经营者却越被视为无能,要被打上“不够格”的烙印。“你们去对投资家们说,他们要给我们打‘不够格’的烙印,那是他们的事。”我对京瓷的干部们这么说,“去告诉那些投资家,我们必须保护员工,保护企业,如果他们要否定这一点那是他们的事。”

  日常经营中不断积累内部留存就可以预防萧条。企业总是微利,在内部留存很少的状态下遭遇萧条,企业就难以承受,经营者就会寝食难安。我一贯强调,企业至少要有10%的利润率,意义就在于此。

(责编:晴天)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